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董啟章專欄:舒適圈

18.09.2018

不知為何,很討厭人用”comfort zone”或「舒適圈」這個詞。總覺得說的人有一種自以為是,指點別人的語氣,或者是想標榜自己就是因為勇於跳出「舒適圈」,而獲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其實追求舒適安穩本身是人類以至於所有生物的本性,沒有動物會在生存所需以外無緣無故地冒險的。有些生物之所以生活在極端環境和氣候,不是為了尋找新經驗或刺激,而只是求存而已。當它們適應了這些絕境,這就變成了它們的舒適圈。把一頭慣於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極熊放在熱帶森林,牠很快就會絕命。

當然,我們可以說人類跟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就是我們有別的生物沒有的創新和冒險精神。要不就不會有發現新大陸,以及上天下海的探索了。結論似乎是,人類是最不願意留在舒適圈裏的生物。只有人類會吃極熱和極冷的食物,弄出各種極端的口味,並視為極品的享受。我們甚至會以自虐為樂,玩跳樓機、笨豬跳這些不但絕不舒適,更加可以說是極刑一般的遊戲。可是,人類同時試圖不斷擴大自己的舒適圈。於是全世界趨向變得同一個模樣,去到哪裏都有麥當勞和Starbucks。如果人類有天移居外太空,也會首先在那些星球上蓋個大型購物商場和開設跟地球一樣的連鎖店吧。

其實舒適圈是不是真的舒適,也很難說。也許所謂舒適,只是習慣而已。習慣這回事,有好有壞。有好習慣,也有壞習慣;而就習慣本身而言,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好的是穩定和熟悉,做事精專和得心應手;壞的是因循守舊,沉悶怠墮。但它實際上是好是壞,也要看對待的態度,不存在絕對的標準。更有些時候,人會沉迷於重複不斷的痛苦之中,把它變成自己的舒適圈不願離開,彷彿只有活在情感的地獄裏,才能感到生存的意義。

一般會把舒適圈這個詞用在學業和事業上,鼓勵人跳出自己既有的規律,例如到外國留學、轉換更具挑戰性的行業、辭掉工作到一些離奇古怪的地方旅居,或者推孩子去接受軍訓。在文學上也有類似的觀點,強調某些作家因為經歷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之苦,得到了人生的歷練,在創作上才能有所開拓。這是把作者經驗和作品水平掛鈎的說法。換句話說,一直活在舒適圈裏,沒有受到人生考驗的作家,不會是好作家。試想想,如果曹雪芹不是不幸被抄家,落拓江湖,可能終身只是個公子哥兒,絕對寫不出《紅樓夢》來。

不過,這種經驗決定論也是片面的。所謂經驗,不只是生命外部經歷的事件。一個人的心靈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有着內在的發展軌迹。不能說某人因為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居住地,走出過自己的階級,或者改變過自己的生活習慣,便不可能得到人生體驗的提升。所以,有「走萬里路」(依憑經驗創作)的作家,也有「閉門造車」(依憑想像力創作)的作家。也許是性格決定品味,我所喜歡的作家,很多都是後者。雖然,我也並不排斥前者。

普魯斯特是個典型的成長於舒適圈的少爺。年輕時是個花花公子,出入於上流社會,交往的都是貴族和名人。偶爾接觸低下階層,對他來說已經是非常刺激的冒險。他的旅遊經驗不多,童年時去法國鄉間和海邊度假,成年後最遠去過威尼斯。自從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普魯斯特便變得深居簡出,後來更因為嚴重的哮喘,終日躺在睡房牀上寫作。他在書中說:「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於親身探訪異地,而在於擁有他人的眼睛,從千百人的眼睛中,觀看千百個不同的宇宙。」他說的是藝術創作對觀賞者的意義,但也肯定是一個隱蔽者的心聲。

卡夫卡的生活圈子比普魯斯特更為狹小。除了生命晚期為了醫治肺病而到過柏林和維也納療養,大部分時間住在出生地布拉格,過着日間上班晚上寫作的單調生活。他的舒適圈也許並不舒適,要不就不會呈現為筆下的「城堡」和「迷宮」。一個生活在捷克、運用德語寫作的猶太人,文化上的邊緣和少數,終身寂寂無名,死時遺願是燒毀所有手稿。這樣的一個孤獨者,在自我的小牢房裏,想像遙遠的「中國長城」和「亞美利堅」,但那廣闊的外面並不是美好新世界,而只是法網難逃的「流放地」。根本就不存在舒適圈內外的分野。既非此處是天堂,他方是地獄;也非此處是地獄,他方是天堂。在異化的時代,所有地方也是異地,包括家鄉。

佩索亞生於里斯本,七歲隨改嫁的母親移居南非,十七歲回歸故城之後,便沒有再離開。他生活在自己最熟悉的街區,日間處理商務文書維生,晚上把自己分裂成七十多個角色,獨力創造出整個文學宇宙。對於經驗,他認為不假外求。他在《不安之書》中說,旅行是最令人噁心而且毫無意義的事情。我們無須舟車勞頓,便可以獲得強烈的感受,因為感官不在外物,而在我們自己的身體內。我們沒法超越自己的感官,所以我們也沒法從自我出遊。帶着既有的自我,就算去到哪裏也沒有分別。相反,在自我的想像裏,我們可以像皇帝出巡一樣,君臨自己創造的世界。所以,最美妙的旅行不是外在的旅行,而是內在的旅行。

巴黎之於普魯斯特,布拉格之於卡夫卡,里斯本之於佩索亞,就是他們的comfort zone。無論是情願還是不情願,是保護還是困鎖,他們在外人看來內向幽閉的生活中,肆意進行無遠弗屆的精神冒險。說到底,本來就沒有所謂舒適圈。一切都是心的變現。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