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莫逆於心

14.05.2020
圖片由作者提供

年初,黎紫書來信,請我為她的新長篇小說《流俗地》作序,我立即答應了。充滿期待地拜讀了她的大作,然後寫了篇短序。在序言開頭我引了許冠傑的一首舊歌《世事如棋》,既呼應小說中「下棋」的意象,也借此表達同行之間「棋逢敵手」的興奮和敬意。我不熟悉馬華文學的發展和社會歷史背景,所以只是從小說技藝和尋常人情人性的角度去談論她的書。(我的序言是馬華有人版的,台灣麥田版由王德威教授作序。)

給紫書寫序已經是第二次。上一次是二○一四年的短篇集《未完.代續》。再之前紫書出版她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告別的年代》,末尾收了我的一篇文章《為甚麼要寫長篇小說》,是對她提出關於挑戰長篇的問題的回答。這樣便是前後十年的時間了。在這十年間,我和紫書大概也只是碰過兩三面吧,而且都是匆匆的。上次見面是前年十一月,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當駐校作家期間,紫書過來出席一個文學獎頒獎禮。她來去如風,我只獲得分配一個吃早餐的時間和她叙舊。

作為朋友,我和紫書的交往比水更淡,不但見面少,也沒有通信,對彼此的生活幾乎一無所知。但是很奇怪,一讀她的書,感覺卻好像很熟悉,就像莊子說的「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我有時候想,是不是她講廣東話的關係,行文中有一種親近的語氣。她的書面中文明明很好,寫廣東口語也只是點到即止,但就是有一種南方人書寫的味道。可能加上馬華受香港通俗文化影響不少,所以在氣味上亦有相投。比如說許冠傑的歌,她應該也有深刻的印象。

序言就如前菜一小碟,主要的作用是點出主菜的特色,醒起讀者的胃口。寫序最忌喧賓奪主,急於表達自己的高見,寫成導讀或者書評的樣子。但是,什麼見解和提點也沒有,序言便沒有什麼意思,或只是流於交情的記述和空泛的讚辭。如何既能點出作品的好處,又能避免令讀者先入為主,帶着過於強烈的成見去閱讀作品,分寸極難拿捏。所以,每一次給人寫序,心情都戰戰兢兢。我心目中最好的序言是,讀時有所感,讀後自消隱,既給予讀者啟發,但又不在讀者心中留痕迹。這樣的要求,我恐怕自己還沒有做到。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經常給新進作者寫序,特別是本地的。如果我的序能幫他們一把,於我只是舉手之勞,於他們卻可能是很重要的一步。近年心力稍減,不容易分心來讀新作品了,所以寫序只是偶一為之,而且往往只能寫已經認識的作者。出版社突然寄來什麼書邀我寫序,我通常都會拒絕,除非那原已是我極為心儀的作家和作品。寫序這種事,在從前也許是交誼的一種,後來成了宣傳策略的一部分,表示得到某種加持。這些原也無可厚非,只是個人能力有限,無法做到來者不拒。

黎紫書的《流俗地》以「地」為題,立意中有一種總體性,試圖以小說勾畫出一地一時的生活風俗。所以,發展中的城鎮也是主角,景象鮮明,空間感尤其突出。小說以一幢舊組屋「樓上樓」為出發點,往整個城市的不同區域輻射開去。最妙的是,這種鳥瞰式的空間感,是通過當德士(計程車)電台接線員的盲女銀霞表現出來的(她腦海中有整個城市的地圖)。銀霞亦擅長下「盲棋」,能打敗視力健全的對手。一個失明的人,反而對世間的縱橫進退了然於胸。盲女銀霞的塑造,自然天成,不勉強,不造作,令人忘掉她的盲有何稀奇,反好像本然如此,就只是生命的千百種形態之一。

所謂「地」並不只是一個外在的現成的空間,而是由眾數的人和他們的生命流動所聚合而成的。在樓上樓的不同單位住着的各戶人家,構成了小說的多條線索。每一章聚焦於不同的家庭和人物,分別看有短篇小說的味道。總合在一起,又見出彼此的交誼和瓜葛。可以說,小說採用了組屋式的結構,人物故事看似可以獨立嵌入於一個單位,但單位與單位之間其實可以互通消息,以樓梯和走廊互相連結。隨着年輕一代的成長和遷離,組屋的空間連結看似鬆脫,但深藏的結構並沒有截斷。以後無論際遇如何,這羣人始終是一個小小的命運共同體。

《流俗地》最精采的其實是人物。黎紫書處理人物可謂遠近有道,有時採用說書人的角度,和人物保持距離,有時又會不動聲色地進入人物的感官和內心。抽出時見冷靜和幽默,代入時見體貼與同情。所以人情冷暖能盡在其中。所謂「流俗」,其實不是什麼低俗的事情,只是俗人凡人普通人的生活而已。親情、友情、愛情,這些人生的凡常事,既瑣碎卑小,但又事關重大。俗向低流,作者的觸覺非常貼近庶民生活,角度壓得很低,幾乎是有意摒除任何高調、高姿態和高談闊論,使人不易以歷史、社會、政治,甚至是文學去切入和把握。我們不妨把這理解為一種「流俗」的意識。

我並不是想反過來主張,寫小說不外乎是「說一個好故事」和「說好一個故事」這麼簡單,也不是想在反璞歸真的呼聲中,大張旗鼓地反對小說的批判性、思考性和探討精神。在「流俗」的取向上,黎紫書的新作的氣息是極為清新的,在小說手法上是正本歸源的,但她要標明「流俗」的這一點,以示對某些當代文學預設的反抗,也許亦正正表明了,她作為小說家的批判性、思考性和探討精神之所在。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