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董啟章
熱門文章
董啟章
Ghost on the Shelf
ADVERTISEMENT

董啟章專欄:《神曲》真的是喜劇?

09.01.2020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但丁的《神曲》原名是”Comedia”,即是「喜劇」的意思,後人冠上”Divina” 一詞,變成了《神性的喜劇》。不過,中文沒有人照樣直譯,還是一律譯做《神曲》。說《神曲》其實是喜劇,很少人會認同。就算只是讀過第一部《地獄篇》,見識過那些挑戰想像極限的酷刑,大概也不會笑得出來。

也有一個說法,指《神曲》的結構是大團圓結局,也即是但丁終於重遇舊日所愛貝緹麗彩(Beatrice的中譯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令人滿意的),並在她的帶領下遊歷天堂,見證神的國度至為完美的境界。這就是「喜劇」之所在。雖然大團圓結局是喜劇的必要元素,但不能反過來說,有大團圓結局的都是喜劇吧。我自己就不太接受這個解釋。

作為《神曲》的普通讀者(老實說,第三部《天堂篇》有些地方實在太悶,讀的時候跳過去了),我想提出一點對於它的喜劇性的愚見。當時的正統書寫語言是拉丁文,但丁亦極崇拜羅馬時期拉丁文詩人維吉爾(甚至用上了他作為《神曲》前兩篇嚮導的角色),但是他卻極力主張應該用方言創作。這個主張在當時是相當「貼地」的。他所用的書寫語言,以托斯卡尼方言為基礎,再雜以其他方言和拉丁文。可以相像,相較於嚴肅的拉丁文,這種取材自民間的語言讀起來應該會更加生動,甚至有一點點「粗鄙」的感覺。我們當然不必對但丁的詩學修養和藝術造詣有所懷疑,但那種與一本正經的拉丁文相對的「粗鄙」,可能就是《神曲》的「喜劇感」的所在。

當然這只是我的大膽猜想。就算是意大利人本身,也未必能判斷七百多年前但丁的語言是否帶有「笑意」吧。語感這種東西極受時間和地域限制,這一點我之前已經談過了。對我們來說,完全可以想像用廣東話寫詩那種「生鬼」的效果,與但丁的「意大利文」可能有相似的地方。不過,這個無法驗證的觀點,最終也只是「齋噏」而已。

《神曲》的翻譯亦往往因為沒有考慮到它的喜劇元素,而變得枯燥乏味。出於對但丁的崇拜和敬畏,不少譯者覺得必須用上古雅莊重的語言,甚至把它譯成像屈原的《離騷》的風格,我認為是完全捉錯用神的。新近的英譯者似乎都意識到必須傳達原著語感的「當代性」,選擇用較親近今天讀者的語言。我覺得企鵝叢書Mark Musa的英譯本讀起來感覺是不錯的。如果想對《神曲》有更深入的理解,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有一套由但丁學者Charles Singleton翻譯和注解的英意對照版。就算不懂意大利文,照着拼音朗讀出來,也可以感受到原文韻律的美妙。通過詳細注解和評析,我們可以知道《神曲》背後的藝術、哲學和神學涵義是如何的博大精深。當然,知性探索過多,趣味性便難免有所減損。讀者可以作出個人取捨。唯一必須告誡大家的是,千萬千萬不要讀簡化版。那完全是魚翅和粉絲的分別。(雖然我是反對吃魚翅的。)

除了語言的喜劇感之外,我們試試從《神曲》的內容來判斷一下,它是不是一部引人發笑的作品。雖然說但丁的地獄裏很多極為恐怖的景象,但換了一種心情看,其實也是挺有喜劇效果的。在地獄入口處那羣跟着橫額跑來跑去的騎牆派(或所謂的中立人士)、像萬聖節鬼屋裝置似的從墳墓裏彈起來的政治人物、變成樹木被折斷樹枝便嗚嗚喊痛的自殺者,甚至是半身插在地獄底部的冰塊裏的巨型撒旦(頗有拉伯雷《巨人傳》的風格),統統都帶有一種滑稽感。就算是在天堂,化為星光一樣的聖者在太空中飛來飛去,組成不同形狀的聖像,感覺也真是太迪士尼了。我常常想像,把《神曲》繪製成宮崎駿式的動畫,裏面的神魔鬼怪立即會變得活潑可愛。

我又想像過,《神曲》可以開發成一種電玩。它的故事本身已經具備電玩式的過關結構─第一關「地獄」、第二關「煉獄」、第三關「天堂」。誰能最終成功抵達「天堂玫瑰」環形廣場(座次以分數計算)就是勝者。在地景上,它的電玩元素也非常豐富─先往地獄深谷螺旋形下降,穿過以撒旦的肚臍為中心點的地心(這真是好笑啊!),再從煉獄之山螺旋形向上爬,然後經過伊甸園進入天堂,繼續向上飛升。景觀之壯麗奇特,肯定令玩家目不暇給;動作挑戰之多樣化(爬、跑、跳、鑽、游水、飛行、坐船、乘龍等),亦考驗玩家的技術。當然也會有許多智取的環節。另外,各種天使惡魔神獸妖怪的造型,完全是今天的神怪電影的鼻祖。最後是必不可少的大美女角色Beatrice,不過因為她是聖潔的象徵,造型不宜過於性感。(要性感女人造型,可以考慮地獄裏因姦淫罪受罰的弗朗西斯卡。)我可以保證,《神曲》game肯定可以成為電玩史上最強的文學經典遊戲。

我相信世界上一定已經有人從喜劇的方向演繹過《神曲》,只是我孤陋寡聞未曾得見而已。我完全沒有對經典不敬之意,也不是主張大家來惡搞《神曲》。相反,我希望見到有人能「還原」《神曲》的笑意,令它「回復」為一齣名副其實的「喜劇」。也許,我新一年的願望應該是,以看喜劇的心態,重頭再讀這部驚世巨著。

圖片由作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