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首候選人提出”We Connect”的口號,但我的日常生活,愈來愈需要disconnect。從connected到渴求disconnect,是有一個過程的。
“Connected”給我最早的印象,係九十年代初,我剛剛學上網。那時候「肉炙地」買了部Macintosh Centris,bundle一個28.8K的modem,再買一個叫internet in a Box的軟件,駁上電話線,傳來沙沙聲響──我是online了。
當年「在線」的代價很高,所以不會隨便傳輸圖像(還有人記得起CompuServe?下載一幅圖片的數據費用是數十元!),更不會時時在線,電郵剛剛流行,大家下班後玩一個鐘,已是奢侈。至於另一次受”connected”所心動,就要到Palm──當年稱之為connected organizer,Palm可透過無線上網、和電腦同步(HotSync),如果說iPhone的發明受着Palm影響,「教主」都不能反對。
至於Steve Jobs第一次在Keynote中提出digital hub、cloud computing原理(他甚至語不驚人死不休地說「桌上電腦已死」!),讓人們開始認識、以至相信「雲」的出現,PC、手機之間相互連結的重要,那是將connected概念推向高峰。
以後的當然就是歷史。
鏡頭一轉──今天我要「照顧」一部iMac、一部MacBook Pro、一部MacBook Air、兩部 iPhone,嗯,還有一部iPad,要keep住他們同步、活在同一個帳户、軟件更新……喲,stay connected,真的有點不勝其煩之感。方便的代價往往就是繁瑣和費時。最近和一位電腦工程師朋友開會,原來他為了只與熟絡的朋友交往,現只用一部Nokia手機和舊款Blackberry,沒有WhatsApp,不玩Facebook,什麼gadgets都沒有,less connected,他說現在感覺才最實在。那天我原想向他展示新賣的Moleskine數碼筆(Smart Writing Set),但即時覺得out of place,我最終拿出普通的paper pad和筆做紀錄算了。
據說Nokia將於今年再度推出3310手機──沒有大彩色顯示器、不能上網、什麼都不能的「老爺」──卻最可靠──型號!或者在普通人的生活中,這部簡單通話和SMS手機已經足夠。如果3310能大賣(誰敢打賭?),那或可說明connected已經去到最高點回落──我們再不需羣組式的認同(最歷史性的selfie原來係1991年電影《Thelma & Louise》的劇照!──她倆用一部寶麗來相機來selfie)、「相機食先」、以至將火警相片無情地放上社交網……現在就是做回自己,簡單地生活,選擇性地與人連結,不但羣而不黨,甚至可以禮貌地離開羣組,off line,熄機,give peace (of mind) a chance。
說到底,要connect,最重要問:與誰?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