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QuietComfort 35主動抗噪耳筒珠玉在前,Sony MDR-1000X明顯以為參照,要比對手做得更好。
二者同屬便攜設計,隨機配硬殼盒,方便攜帶。而耳筒則盡量輕巧,Sony的277g與Bose的236g不相伯仲;兩隻耳筒可摺後放在盒內,Bose較Sony小巧,設計略略聰明。
在功能上,Bose盡量簡化,好像藍牙狀態時主動抗噪功能默認(default),不能取消。耳筒只有開關和音量控制,stupid users最合心意。而Sony就擔起專業、講求微調和細節的責任,好像可調voice/standard的ambient sound mode,以過濾不同的頻率、透過雙咪高峰測量聽者頭形/耳形去優化抗噪效果、觸式控制、主動抗噪測定,以至暫開放外間聲音(Quick Attention mode),這些都是同類產品前所未有的。可以這樣說,這些額外功能固然增加產品的「可玩性」,但卻犧牲了一點點可靠性,好像觸式控制未及得傳統開關掣的易用和準確。Sony主動爭取「經驗玩家」歡心,以差異化Bose的「家庭用家」,用意頗明顯。
那麼哪隻耳筒較好聲?音響發燒友搶住問。
二者差別真的不大,但在AB比較下,我以為Sony的音色較自然,較有「肉」,差不多完全聽不出主動抗噪帶來的音染。Bose的聲音偏向薄、但在環境噪音較大的時候便發揮了更清晰的優勢。可以這樣說,如果在較寧靜的環境下聆聽音樂,我選Sony(將Ambient調至voice mode),在飛機艙內,Bose的抗噪效果較佳,令聆聽環境較寧靜。如先前所說,Sony的設計傾向「發燒」,好像內置的DSEE HX處理功能,便能將壓縮MP3音樂up-scaling,以達至更佳效果;LDAC藍牙專用制式更能傳送 24-bit/96kHz高清音樂,可惜我沒有Sony的專用數碼音樂播放器(譬如 NW-ZX2),試不了高清音樂重播,但經iPhone聽WAV或AIFF檔案已經不俗。
事實上,Bose和Sony這兩隻主動抗噪耳筒都值得推薦,有人喜歡Bose簡單易用,友善討好。Sony則多了一些額外音響功能,感覺更物超所值,且有空間升級玩專門的DAP。Sony不能說全面打勝一仗,但又的確給Bose增加了壓力,搶了一些市場,下一代的QuietComfort將要有突破才可守住,做消費者的我們自然歡迎。
Sony發明隨身聽Walkman在便攜音響歷史影響至大,MDR-1000X耳筒屬近年佳作,也是我多年以來的”My first Sony”。懷念過去,當「索尼」仍叫做「新力」的黃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