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Simon Chung
熱門文章
Simon Chung
Home Tech
ADVERTISEMENT

Simon Chung專欄:Bullet Journal

最早聽見”mindshare”一詞,應該係Netscape瀏覽器,大約在1996年,當互聯網急速成長,Netscape的瀏覽器有最大佔有率,當時的微軟始如夢初醒,努力研製IE (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有名而無利,說不上是市場佔有率(market share),人們於是想出mindshare「品牌影響力份額」一詞。

今天說起mindshare,皆因Bullet Journal剛出了一個App,他們也嘗試從無利可圖的一個「個人管理方法」的發明者,賺一點外快。這個App不貴,只是微薄的3美元。

Ryder Carroll的Bullet Journal大約在兩年前流行,他教人寫清單的網上影片(youtube.com/watch?v=fm15cmYU0IM)至今有逾八百萬人看過,大量粉絲跟住他的方法去做。Carroll先生說這是一個「在數碼年代的模擬系統」(an analog system for the digital age),工具不是手機,而是簡單的一支筆和一本簿。

簡單來說,Bullet Journal的重點來自索引(index)設定,將每月、每周的要辦事項記下來,然後每天review,索引方便找回所記事項,較一般人順着日曆一頁一頁地寫更靈活。Ryder建議先預留前幾頁做索引,譬如第一至四頁是未來日誌(future log),記下未來6個月和本月要做事情和約會清單,

往後寫這個星期的日誌和今天需做事項,同時在索引註明。每次打開筆記,完成了的事情便打個交叉,未辦的就搬去明天或下周去做,如此定期重複檢視,實用得來又易於執行。

儘管Bullet Journal教導了那麼多人寫記事項目,但除了是一個成功的hobby以外,不能帶來收入,即是文首所說的mindshare,能否發展成一樁賺錢的生意?

Bullet Journal於是想到推出印有頁號(方便索引)的筆記本,憑品牌效應吸引一些死忠的「鐵粉」購買。至於新出的一個App,目的在於將一個analog system(用紙和筆)掛在手機上,二者如何migrate畢竟很大困難,對於習慣「抄抄寫寫」的原來用家,不一定會喜歡在手機上設定日曆、記下要做的事項清單,原因是要照顧兩個系統(Carroll先生稱之為一個”practice”)總會較複雜和麻煩,況且人家亦可以透過其他網上流行軟件(如Google日曆)去配合寫Bullet Journal,這個App上的功能不算特別,但我看到後便不假思索按下購入,除好奇以外,也覺得微薄的3美元,對於人家一番心機的「發明」,總算是一點點回饋的心意。請給他支持。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