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東西我們一直說要買,結果卻somehow沒有買;有些東西我們一直說不會買,卻因為某種原因──一時被迷惑、一時衝動、或某種藉口而買了,事後檢討,莫名奇妙,人生中的確有很多有趣的事情供審度和考查。
說的是2月9日,人在倫敦,抱住好奇往蘋果店看看新出的HomePod── 事前在本欄也曾說過,不買了,不買了,這件不會(最)好聲、而智能功能(smart assistant)又不是我所需,斷沒有理由再買多件藍牙喇叭回來(我已經有多個!)……
但神推鬼㧬,結果又湊高興和店員說:「給我一個Space Gray吧!」
回到酒店間,當然即試,但不成功。嘗試連線的過程不贅,原來HomePod只能在WPA/WPA2環境下連接,不支持公共,如酒店需要sign-in的網絡,結果一等便是多天,待回港後才能真正試聽。
先說音質。HomePod在蘋果店聽,效果不大理想,discount的因素是地方太大環境嘈雜,對於「普通人」來說,低音行先,HomePod的確係幾impressive (以這麼小口徑喇叭而言),但高音欠airy,是我們這些音響發燒友一聽便覺,畢竟,這不是audiphile的產品,不應那麼挑剔。
但經過一晚run-in(當然應更長時間),HomePod的聲音又不是我原來想像的差。高音欠通透最大的因由是音源。我們常用來試 Hey Siri, please play… 那些音樂係來自Apple Music,是壓縮音樂,當我透過Airplay播放電腦上的WAVE音樂檔案時,音樂的動態和高音便出來了,聽網上廣播,人聲(中音)不遜色於我常用的Audio Pro Addon T3。有晚我半夜起身,忍不住又去玩玩,發覺HomePod在細聲聆聽時音質較差,相信是D類放大所致。或者我的結論是,儘管HomePod不是發燒友放在客廳裏的理想音響體系,但相對於其他藍牙喇叭,是中規中矩的。
至於smart功能方面,我知道亞馬遜Alexa很卓越,體系內的Echo亦更早推出;Google最新「為音樂而造」、更大的Home Max有意針對HomePod來砌,而且靈活性更大,但HomePod在自身的ecosystem內,又有最大優勢。譬如說,我作為「果粉」,很容易被 50%為了音質、30%為了對 「AI入門」(?)、HomeKit的好奇而買下HomePod, 卻不會貿貿然因為單為smart功能買一個Echo回來試玩。在產品設計及製作上,蘋果仍然較亞馬遜和谷歌領前,這大概解釋了我「不由自主」買下HomePod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