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Simon Chung
熱門文章
Simon Chung
Home Tech
ADVERTISEMENT

Simon Chung專欄:如何賣廣告

儘管做了這麼多年「網上人」,但對於網上廣告,我無動於衷──既不太討厭,卻又說不上能帶來資訊接收的方便。從最早期的pop-up彈出廣告,不論Google搜尋時列出的一些連結(譬如要找一家旅館的地址,結果出來了一大堆旅館訂房的網頁),又或者YouTube在正戲上演前的廣告片……只要心情不太差,我都會被動地「硬食」(看)算了,反正生態不能改變,即使你是付費用戶,仍離不開這多多少少,不太嚴重擾人的廣告。

不過,最近在Tune in聽網上電台廣播,聽聽吓爵士音樂,竟走出一把廣東聲──無厘頭說句「人生如壽司……」兀兀突突,感覺就真不好受。

我知道我知道,免費電台要靠廣告才能生存,但如果要把晨早聽一點爵士音樂的雅興都敗壞至此,唯有放棄好了。

是的,網上電台殺死FM,基本上是一樁好事,我們再不會因為地域的限制而聽不到另一個村落的聲音,但問題是,網上電台如何賺錢?怎樣才能為聽眾度身訂造廣告仍是問題。當我在聽DR P8丹麥爵士電台,在顯示器上打出Farfetch(時裝網頁)廣告可以說relevant,但如果要截停音樂,「搶咪」告訴我「人生如壽司」就真的厭惡性了。相對於一些已經有植入廣告的網上電台,講的是當地事情,供車、超市減價……廣告商落廣告,目標聽眾難找!所以,網上電台仍是停留於「益街坊」,不知道如何賺錢的disruptive business。

回到紙媒,我認為仍是廣告較有效力的媒體。我有一位朋友,差不多跟住《金融時報》的廣告購物,無論是全版的名牌廣告,又或者小小倚靠文稿宣傳的小角廣告(如Vitsœ),都照跟如儀。因為認同於是被「感動」,這種心態,和網上所謂的FoMO(Fear of missing out)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近在《紐約時報》讀到紀伊國屋書店的一個廣告!是的,是日本東京高島屋時代廣場的紀伊國屋書店減價的廣告。我們當然奇怪書店竟會落廣告於一份全球發行,卻只是關於在東京的事件。畢竟一個在上海或香港的讀者不會因為讀了廣告而坐飛機去光顧喔!Wastage 之大可想而知。

但做文化消費者的我們,可能就是需要這個class,給紀伊國屋書店一個喜歡,或者叫做,與有榮焉。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