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機叻,是否便足以成為電競選手呢?
電競(電子競技)熱潮近年在全球火速冒起,不管是格鬥、射擊、運動以至卡牌遊 戲,都舉行各種大賽,「捧紅」了一大堆電競選手。受到青少年熱烈追捧之餘,電競更正 式被列為亞運項目,香港近日也正在進行公開召募。但種種風光背後,大家對電競行業 又是否清楚?在香港這個「十分主流」的社會,電競又能否成為孩子敢於追求的夢?
電競也有親子組
適逢四年一度的世界盃足球賽馬上舉行, 再加上風靡全球的電競風潮,青年廣場於月前 舉行了FIFA 18電競盃。其特別之處是在學生 和公開組以外,還特設親子組,見到父子和母 女兵齊齊參與,可說是電競場上難得的風景 線。青年廣場市場傳訊經理陳健康先生指出, 他們會舉行FIFA 18電競盃,為的不單是讓更 多人認識電競,更加入了生涯規劃的元素,希 望參加者在競賽之餘,也能具體多元地了解電 競行業,同時也能釐清一些片面的觀念。
「說起電競,許多人會和『打機』劃上等 號,更不明白為何電競會成為一個體育項目。 其實擅長打電動,只是成為電競選手的要求之 一,但要成為電競選手,則絕對不只如此。」 陳健康分享。
陳健康認為,與韓國「全民電競」,以及 內地、台灣的逢勃發展相比,香港的電競行業的確還在起步階段,因此社會對電競的認識也 有着不少斷層,愛玩遊戲的青少年可能熟悉一 點,但青少年周圍的家長、老師,則未必明白 這新興的產業,以至他們難以理解青少年的熱 情,甚至為何會想成為電競選手了。
「其實連喜歡打電動的青少年也未必明白, 玩得好和成為職業選手之間,其實還有寬闊的 距離。」陳健康補充。
藉着這一次電競盃,青年廣場邀請了一些 本地電競選手作出分享,他們指出一般人玩遊戲 重視的是娛樂元素,而且你想何時打,打多久 等等,有很大的自由度。但如果要成為一個電競 選手,則要按章程指引,每天訓練十一至十二 小時,除卻技術,還有戰術培訓,手眼協調的 訓練等等,因此更重要的還是恆心和意志力。
其實電競之所以成為體育項目之一,其中 一個原因便是其競技元素,以至營運模式都與 各類運動項目如出一轍,職業運動員需進行無 數小時的體能和基礎訓練,電競選手同是;運動結合運動醫學,今日的電競業也正運用醫療 科技,整個產業鏈實在有太多相同的地方。亦因兩者之間如此相似,當青少年以電競為夢想時,周遭的人的反應可能也一模一樣,那就是︰「你搵唔搵到食?」
「剛剛有一個香港的電競選手轉會費大約有 3 、40萬,可見整個產業真的在迅速發展中。 但由於電競不是香港的主流選項,許多人不理解電競選手的生活和收入來源,因此許多人的反應都是疑惑、質疑甚至是反對。」這正正是 青年廣場為青年發展而推廣電競的原因。
當孩子愛打機
大概每個愛打電動的人,也有一個電競夢。在親子組中獲勝的是一對父子檔,爸爸陳 天佑Eric和仔仔陳晉雄Ryan順利取得勝利。問 十一歲的Ryan將來想不想成為電競選手,他 第一個反應是笑,指自己程度未夠,但當再 三追問下去,他還是笑着點頭。對於Ryan的 想法,爸爸Eric的反應十分開明,他笑指如果早二十年有電競,自己也會是電競選手。惟事 實上許多家長會擔心小孩子沉迷電子遊戲,玩遊戲往往要約法三章,更別提追逐電競夢,但 Eric反而認為︰「喜歡便應該嘗試,主流未必 一定好。」
Eric說︰「在家裏,我們都是爭着打電動的。他在學校也出名很愛玩遊戲,對我們而言,只要他成績唔太差,即使一星期玩足七 日,我們也允許,最重要是他喜歡!雖然他年 紀小小,但就是透過打電動,他結識了三百多個網友,許多都是中學生,懂得和他人交流; 玩得多英語遊戲,連英文也有進步。所以,為何要制止?如果他真的有能力,也有決心去做 電競選手,那也沒有關係,不過可能要再練好 一點英語,否則出外比賽較難溝通。」
更重要的是,Eric認為今時今日的學童真 的很辛苦,玩遊戲既是減壓,又是親子相處的 好機會。以Ryan為例,他是學校籃球隊成員, 每天6點多便回到學校練習,放學回家做完功 課已經7、8點。這時Ryan想打電動減壓,Eric 和太太都不會阻止。
「快樂童年比較重要!」
看着Eric和Ryan,感受到他們父子之間感 情真的很要好。在比賽過程中,他們也是默契十足。爸爸任由仔仔指揮大局,縱使兩人喜歡 的球隊和球員也不一樣,也順着他的意思,令 Ryan十分盡興。但最令人難忘的,是決賽的那 一場比賽,Ryan他們大勝對方5:0,對方的 參賽者年紀比Ryan還小,馬上哭了出來。令 Ryan有點不知所措。Eric指出︰「這便是學習人情世故的時候了。」
所以說,電競比賽的形象或許未及運動 比賽那樣「正面」和「陽光」,但就如其他競 技,重點有時不局限在比賽本身,如何看待對 手以及輸贏,也是重要的學問。
跌跌碰碰非壞事
隨着電競業的發展,不但孩子會想追求電 競夢,即使只是作為「小粉絲」,新世代也用 更多時間花在電子遊戲身上,許多家長都擔心 孩子會就此沉迷,更會擔心許多遊戲中的暴力 和色情元素,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那Eric 有沒有這些顧慮呢?
Eric說︰「其實不只是打電動,我們每天 打開報章,又或是上網,也會見到許多不良資 訊或是不愉快的事情。最重要的還是家長如何輔導。而且我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時反 叛一下、跌跌碰碰也不是壞事。我自己年幼時 便喜歡打電動,小學更會和同學仔外出玩。雖 然貪玩,但成長過程中總會明白要負責任,要 有禮貌,這其實已很足夠。」
陳健康認為,其實「玩物喪志」的說法 一直都存在。以前「踢波」和「捉棋」都可能 成為被批評的對象。加上今日社會的流行和風 尚一直在變,家長不應單純用禁止的態度,反 而應該細想如何透過這些流行玩意去和孩子溝 通,既能多了解他們的觀點,也能在需要時作 適當的輔導。
其實為何要推廣電競呢?這不只是因為潮 流,也因為香港社會實在「太主流」。主流是商 業社會,學童選科永遠集中在經濟、商業。當 每個人的路和選擇都一樣,青少年較難去發掘 自己的興趣,即使有別的興趣也未必敢去發展。 就好像電競,上個月中國電競隊RNG贏了世界 冠軍,在內地社會引起廣泛討論,許多圈子都 為之歡呼,可見他們對電競的接受程度已非常高。那麼香港呢,電競何時才走入大眾的眼中?
若我們仍停留在「唯讀商可追求」的觀念, 對其他「非主流」項目都漠不關心;那麼不管 世界的潮流如何在變,政府如何投資新項目, 我們仍是走單一的道路,那麼我們的下一代, 只怕難以追尋新的夢想,繼續單一地走下去。
電競也是出路
這一次青年廣場夥同九龍電競館合作舉辦FIFA 18電競盃,一方面除了 迎合即將舉行的俄羅斯世界盃,更是為了把電競以新興行業的姿態帶到 大家跟前。
在香港,家長普遍對電競認識不深,幾乎不認同這是一條「出路」,那 麼電競選手的真實面貌到底是怎樣的?
雖然香港的電競業未算蓬勃,然而電競選手也逐漸向運動員靠攏,除了加 入隊伍的薪酬和獎金分紅,代言還有遊戲直播也是他們的收入來源。而為 了確保電競選手在退役後的生活,即使在打職業賽期間,選手也需好好兼 顧讀書和健康,以全面發展。
在退役後,電競選手不少也會從事電競遊戲的分析師,而在整個產業鏈 中,亦有旁述員、比賽場地管理、活動推廣等不同的崗位,加上電競市 場日益龐大,其中的確不乏工作機會。
現今的社會中,我們時時把生涯規劃放在口邊,但生涯規劃不等於遵從社 會的主流,不等於按部就班地走上讀好書、上大學、搵好工的道路。更重 要的是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特質,再好好作出規劃和安排。
電競選手的路在十幾歲便已經開始,較「主流路線」更早,但如果有熱 誠,經深思熟慮,那「破格」一下,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