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氈的想像空間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地氈的想像空間

29.04.2019
李浩賢、互聯網
christoph-hefti-5

「不論我設計什麼,我會嘗試清晰地表達信息在作品中,而且是有情感的。這些作品才讓我感到滿意。」地氈設計師Christoph Hefti臉帶靦腆地說道。走進Joyce店中,一幅幅色彩鮮豔的地氈掛在牆壁上,像是一幅有質感的圖畫,帶來視覺上的衝擊。

Christoph Hefti
Christoph Hefti

生於瑞士的Christoph Hefti,在蘇黎世修讀物料設計,其後在倫敦Central Saint Martins攻讀時裝。畢業後,Christoph先後加入JEAN PAUL GAULTIER為布料設計師、DRIES VAN NOTEN的創意副手,在一片花碌碌的世界中近三十年了。「不同人有不同的專長,而我的專長剛好是設計印花布。」或許他在時裝圈和自己熟悉的範疇,待久了,自然便想找一點新的挑戰。「時裝是一個轉換快的地方,你沒有足夠時間去想額外的點子,所以我決定展開新的旅程。」他對於離開工作多年的舒適圈,並無感到可惜,反而從他輕鬆的語氣,更確認轉到發展地氈事業是對的。

這個作品的靈感是,他在哥倫比亞旅行時,到當地的一間博物館看到一個細小的金色figure。
這個作品的靈感是,他在哥倫比亞旅行時,到當地的一間博物館看到一個細小的金色figure。

說到他與地氈的緣份,一切要從他居住不同地方,如蘇黎世、巴黎、斯德哥爾摩及布魯塞爾等地,和他熱愛旅行的性格說起。有一次,他在尼泊爾旅行,見識到當地的手織毛氈的傳統工藝,深深地迷上。讓他萌起將自己的經歷配合傳統工藝,呈現在一個「大畫板」上。每一個作品,都是由當地工藝師人手編織,全是取材羊毛和絲綢。每個作品從繪圖到生產,需時三至四個月。他坦言「製造地氈的時間,在時裝行業能生產兩個季度的衣服了。」雖然生產進度比時裝緩慢,但他能尋覓到一位把自己的想法,完美地呈現在一件工藝品上,並與工藝師互相交流。在他而言,是一種創作自由。「尼泊爾是一個很棒的地方,非常歡迎設計師前來,這裏是開啟創意之門的地方。」

作品材料是羊毛和絲綢,由尼泊爾當地工藝師人手編織而成。
作品材料是羊毛和絲綢,由尼泊爾當地工藝師人手編織而成。

「地氈已有多年的歷史,古時的人喜歡織上動物如小狗在上面。他們就是想表達想法,而這些正是我們所逐漸失去的地方。所以我嘗試將一些情感和故事投射在作品上。」看到Christoph的地氈,首個印象是色彩鮮豔,帶給我一種快樂喜悅的感覺。但細看卻是一個個光怪陸離的圖案拼湊在一起,帶點神秘又不可思議的色彩。原來地氈上的圖案,是源自Christoph的旅遊經歷。其中一幅是一個男孩被蔓藤包圍着,他的臉像是一面圖騰,有兩隻黑貓掠過他的臉孔,旁邊有一個淺淺的骷髏骨在吶喊,但有趣的是男孩腳踏一雙白波鞋。我有點不明所以,何以會出現如此fusion的風格。他臉帶興奮地解釋在哥倫比亞旅行時,到當地的一間博物館看到一個細小的金色figure。場內是嚴禁拍照,所以他便把figure畫在記事簿內,然而figure原本是沒有腳的,所以便畫上鞋子。地氈上的植物,巫師會加水一起飲用,飲下後,他們便幻想自己會是一隻會飛的動物,而那個骷髏骨是來自墨西哥的鬼神。在一塊地氈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偌大的空間,放滿了Christoph的旅遊經歷,和他每一處地方獨有的異國風情。「這些元素都讓我感到有點詭譎,但我想以一個有趣的方式呈現。」或許這就是他所說的自由吧。

Christoph在Acne Studios工作時所設計的布料
Christoph在Acne Studios工作時所設計的布料

Christoph深明地氈不像服裝,喜歡的便買,亦無潮流之分,他十分理解別人會思前想後十遍才決定買下。但他遇到不少客人認為他的作品太前衞,「我所面對真正的困難是大家不願意冒險,他們難以想像我的地氈出現在家中,所以有些人寧願選擇一些較傳統和舊式,如有一些龍和玫瑰的圖案的地氈。但地氈是一個你能休息和嬉戲的地方,和讓家變得有趣的東西。」或許走得太前未必人人接受,但他期望大家能更大膽的接受。Christoph的夢想是,他的地氈不但是實踐創意的空間,更是一件一代傳一代的家傳之寶。

李浩賢、互聯網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