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0年到2018年,歷時88年,世界盃一共產生了21支冠軍球隊。他們的足球陣式為何?當中哪一種陣式能帶來最多冠軍?
根據統計,12個奪冠陣式之中,以奪冠次數排名:4-3-3(4次)、4-2-4(4次)、2-3-5(3次)、4-4-2(2次);其餘皆只奪冠1次。以後衛人數計算,四後衛陣式奪冠13次,三後衞3次,二後衞3次,五後衛2次。
無可否認,以數據而言,四後衞遠優於其他陣式,至於4-3-3還是4-2-4出色,假如考慮到最近兩屆世界盃奪冠者都是4-3-3陣式,而4-2-4稱霸的年份集中在上世紀70年代,所以可以說目前而言4-3-3實力最強。
當然,所謂陣式,不是勝利公式,一支勁旅,教練需要量才而用,把適當的人放進適當的位置,揚長避短,比賽時,需要因時制宜,隨機應變,所謂「善攻者攻其所不守,善守者守其所不攻」。陣式的轉變,不是潮流,而是實戰之下的自然演變,每一種新陣都是舊陣被破後的回應。譬如上古時代(上世紀三十年代),流行2-3-5,守弱攻強,橫掃世界。到了中古時代(六七十年代的巴西和阿根廷),四後衞、兩正前鋒兼兩翼鋒的打法,既瞻前又顧後,成為正統。可惜,中場控制不足,即使採用四後衞,防守上仍會出現較大漏洞,漸漸被前蘇聯傳奇教練Victor Maslov創立的4-4-2陣式取代。這個新陣法,不靠堆積前鋒,教練反其道而行,只留兩個正前鋒,翼鋒須兼顧防守,變成左右中場,負責下底線出波,中鋒接應,攻城拔寨。他帶領的基輔戴拿模稱霸全國,震驚了世界,憑藉中後場人數優勢,往往可在危險地帶之前瓦解對方攻勢,做到「守其所不攻也」。英格蘭看在眼裏,挪為己用,結果在1966年憑4-4-2成功奪得世界盃冠軍。4-4-2出現,提醒足球業者,中場才是兵家必爭之地,得中場者得天下。以後許多陣式都是由4-4-2演變出來。到1982年,巴西採用4-3-3陣式,邊路進攻有如水銀瀉地,資深球迷至今津津樂道。這種陣式對球員能力要求極高,尤其是翼鋒和中場。後來到了2004年左右,因為「宇宙最強」的巴塞隆拿使用4-3-3而聞名天下,漸漸成為主旋律。巴塞的4-3-3,除了中場和翼鋒厲害,還要求邊後衛大範圍走動,能攻善守,後衞能引球推進及分波,球員易位移動,一人隨時扮演不同角色。那段時期的巴塞,成為近年成績最好的球會。
*資料(除了2018年)來源:John Andrews《Beautiful Game:The infographic Book of Football》
(按:陣式不包括龍門,圖片中最接近讀者視線的是後衞,然後是中場,然後是前鋒,例如:4-4-2陣式,即是四個後衞,四個中場,兩個前鋒;3-5-2陣式,即是三個後衞,五個中場,兩個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