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站在8.84平方公里的草地上,放眼是一望無際的天空、帳幕與草地,昆蟲和人類。
一片帳幕海中,有一個帳幕高掛的旗幟,惹來不少人駐足,甚至走進其營區打招呼,就是為了說一聲「加油」。這面旗幟平均分布藍黃色,近一年半以來,不斷出現在網絡及全球不同報章上,説的就是烏克蘭國旗。
在近乎一個籃球場大小的營區裏,除了一支烏克蘭國旗,還掛起了一支立陶宛國旗。本應每個國家及地區的每支分隊,能自己擁有整個區域,不過烏克蘭一行只有二十六人,所以他們需跟立陶宛共分一個區域。
下午兩時許,毒熱的太陽難得地躲在薄薄的雲層後,營地裏的各人都能在午餐後稍息一會兒。烏克蘭與立陶宛的營區中間,有一個大帳幕,大帳幕下放置了近十張桌子和二三十張膠椅,帳幕的一旁綁了麻繩,麻繩上掛了一些正在迎接陽光的衣服和毛巾。有青年與剛走進他們營區打招呼的其他國籍童軍互相問好,並邀請他們坐下聊天;有青年向經過的童軍招手,興奮地討論以甚麼交換對方頸上的童軍巾或佩章;有男生躺在帳幕下的陰影位置,攤開地蓆席地而睡。閒情逸致,在周圍洋溢。一個男孩正在午睡,睡得很香,沒有人打擾他。也許,在遠方的家鄉,孩子能這樣好好睡覺的日子並不是很多。
烏克蘭的童軍史
一九一一年,烏克蘭成立首批童軍旅團。根據《世界童軍百年》,戰爭導致統治烏克蘭的兩大勢力奥匈帝國和沙俄崩潰,令童軍不可避免地陷入混亂。參加童軍活動的數百名男孩自願加入了軍隊,保衛國家自由。儘管他們對於開展正規童軍活動不再抱有希望,但實際上為一九一八年烏克蘭共和國的誕生作出了貢獻。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