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長片是香港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電影產物,記錄大量當年香港的市井生活和人生百態,同時造就一批香港影壇巨星。不過,粵語長片自一九七◯年代受到電視劇衝擊而逐漸式微,如今更加難以在流行文化中找到其蹤影。
了解粵語長片的人愈來愈少,年輕人更是寥寥無幾,而Michael和Amanda正是這樣的少數。Michael是九七年出生的懷舊戲迷,Amanda是同時喜歡韓流明星的◯◯後,身邊有些朋友訝異於他們的懷舊興趣,甚至直言粵語長片「老土」,但他們自有一套看法。
對他們來說,粵語長片不僅是娛樂項目,也是記錄香港社會的文化遺產。兩位年輕人珍惜粵語長片鏡頭下的老香港風貌,更從中發掘到科幻、特技和展現多元女性形象的劃時代元素。即使粵語長片漸被忘卻,他們也想貢獻自己的力量,Michael加入民間組織保育粵語長片菲林、錄影帶及平面資料等,Amanda則開設了一個網上專頁推廣粵語長片。
粵語長片具道德教化作用 為基層發聲
今年二十六歲的Michael是「香港民間經典回憶資料庫」(VCR Base)的核心成員,他喜愛香港八十年代的電視劇集,也看過不少粵語長片,這離不開媽媽的從小熏陶。
他的媽媽生於一九六◯年代,年輕時的娛樂活動就是到電影院看粵語長片,至今依然不減喜愛。Michael回憶,他讀小學時,粵語長片被電視台「塞喺凌晨時段攝時間」,但媽媽仍在深夜錄起影片,等到翌日晚飯後,再跟Michael一起觀看。
「我媽咪係有少少叫做,捉我睇啦。」Michael笑着說,他從小就在粵語長片中學習人生道理,印象深刻的一部是講述誠信和孝道的《四兒女》,即使只在幼時看過一次,但至今仍清楚記得劇情:好友在臨終前託付女主角撫養其一對子女,但女主角自己也有一雙兒女,因無力照顧四個孩子,遂忍痛將親生骨肉賣給有錢人家,自己獨力攜好友的子女捱苦。但沒想到十多年後,女主角撫養的子女勤奮好學,但親生子女卻變得驕縱,還將富人的家產敗盡。
他坦言,如果現時向年輕人講起誠信、踏實、知足、孝道等等大道理,「其實就係好老土嘅嘢」,不過自小從粵語長片接觸的道德教化,已經深深植根自己的價值觀中。他亦相信,粵語長片推崇的一些價值經久不衰。
他提到一九六五年由楚原執導、南紅和陳寶珠主演的《黑玫瑰》,當中講述了兩個女俠劫富濟貧的故事。Michael說,在粵語長片流行的年代,大多數港人生活貧困,電影展現的社會價值觀亦傾向為基層發聲;但隨着社會發展,貧富差距拉大,這種題材已經很少出現。他還說:「現在主流劇集都係講有錢佬,講(豪門)爭產就唔知點解好受歡迎。如果你而家成日睇呢啲,好明顯係離曬地。(大家)有幾多係有錢人?」
◯◯後粵語長片迷 偶像是張瑛
社會文化潮流更迭不斷,電視發明、互聯網普及、手機串流等一浪浪科技浪潮,改變媒體形式及觀眾習慣,喜歡粵語長片的人愈來愈少。所以Michael每當遇見同好之人,都感覺特別興奮。他曾經在Instagram發現一個關於粵語長片的專頁,便主動給版主留言。「佢同我講佢係◯◯後,仲話偶像係張瑛,我聽到連我都嚇親!」
這個建立於二◯二◯年的Instagram專頁(@timeflieshk),由二十二歲的Amanda獨力運營,當中有六十多篇介紹粵語長片的帖文,目前有七百多位粉絲追蹤。Amanda今年剛剛大學畢業,打扮還未褪去學生氣,內裏卻藏着一顆懷舊靈魂,在一眾粵語長片影迷中特別顯眼。
她笑着回憶,曾經到香港電影資料館看4K修復版粵語長片《寒夜》,在映後分享會上,「有很多公公婆婆拿着麥克風分享感想,我都有說兩句,佢哋都即刻望住我,話點解會有個黑色頭髮嘅喺後面?」
Amanda說,她從小跟着外婆聽徐小鳳的歌曲長大,一直對老香港文化抱有好感。與粵語長片結緣是在五年前,當時她的中學通識科老師在課堂上播放了五分鐘粵語長片,讓學生看看老香港風貌。舊時人們的說法方式、穿衣打扮和建築街景,都讓Amanda感覺新奇,就是從這五分鐘的片段,她對粵語長片產生興趣。
開IG專頁推廣 追白燕張瑛如「追CP」
這個懷舊興趣不僅令身邊朋友倍感驚訝,Amanda的父母也甚至說:「吓?點解你會睇呢啲咁舊嘅戲?(阿爸阿媽)有得揀都唔會睇。」不過,Amanda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的雙重身分——她同時是韓國流行音樂(K-pop)忠實粉絲,也為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運營了一個網上專頁。
Amanda說:「其實都在十七、十八歲的時候開始追,兩邊一起走,我的生活就是兩極。」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愛好,奇妙地融合在Amanda的生活中:當她看倦了粵語長片,就會轉而追蹤一些韓國偶像資訊;當喜歡的K-pop歌手有醜聞時,她就會用粵語長片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兩種愛好亦有互相影響的時候。Amanda初時運營粵語長片專頁,純粹是為記錄私人的觀影感受。除了簡單介紹劇情,專頁內容主要都是從粉絲追星的角度出發,「最初冇諗住講啲咩影評,純粹係cap兩張圖話,啊!(演員)好靚仔呀,一句話就完咗。」她也特別喜歡看白燕和張瑛搭檔演出,曾經像「追CP」(追捧螢幕情侶)一樣,專門看他們合作的粵語長片。
千面小生張瑛(1919-1984)
原名張溢生,祖籍福建,在香港土生土長。張瑛與吳楚帆、張活游和李清是當年的粵語片「四大小生」。他主演超過四百部電影,包括《倚天屠龍記》(1936)、《危樓春曉》(1953)、《豪門夜宴》(1959)等,主演角色亦正亦邪,有「千面小生」之稱。除了擔任演員,張瑛亦參與創辦「大群」、「華僑」、「中聯」等電影公司。
華南影后白燕(1920-1987)
原名陳玉屏,廣東惠州人。白燕十六歲投考廣州國聯影片公司當演員,十七歲應導演陳天邀請來港,正式開啟演藝事業,出演影片包括《錦繡河山》(1937)、《蝴蝶夫人》(1940)、《寒夜》(1955)等,演技精湛,有「華南影后」的美譽。一九五二年,她與吳楚帆、張瑛等多位影人創立「中聯」電影公司;一九六一年擔任董事長,一九六四年息影。
但令她驚喜的是,這個專頁的追蹤數量逐漸上升,有些年長的戲迷會主動留言和她討論劇情,有些人會因她的介紹而去看粵語長片,Amanda大受鼓舞,同時亦開始思考認真運營專頁。
為讓帖文更加言之有物,Amanda除了仔細觀賞電影,還會看完相關的原著小說,觀影和閱讀時手不離筆,隨時記錄影片重點和個人感受。Amanda展示筆記的時候有些害羞:「本薄係小學未用完又冇扔的,個(封)皮又爛咗。」她還會到公共圖書館翻尋舊報章,逐份逐頁看,像尋寶一樣找到粵語長片當年上映期間的廣告宣傳,作為帖文的配圖。
原本數小時就能寫完一篇帖文,現在最快都要大半個月才能完成。不過,Amanda絲毫不嫌步驟繁複,「最難係點樣吸引到人睇,我都有少少抱負,想多些人去欣賞粵語長片。」
不止公式套路 題材科幻、女性形象立體
一提起粵語長片,觀眾可能會想起這種劇情:正直善良的主角出身貧窮,連番遭遇小人陷害,後來幸得貴人相助,亦憑藉自己頑強拼搏,結局苦盡甘來。有人因此批評粵語長片的角色和劇情公式化,不過在Michael和Amanda眼中,粵語長片亦有不少新穎題材。
「除咗好傳統倫理嘅戲,(粵語長片)曾經出現過科幻片,即係玩到外星人呀,我覺得好犀利㗎啦。」Michael說,其中一部大玩外太空題材的粵語長片是一九六六年上映的《女飛俠》,講述由武俠女星于素秋飾演的「女飛俠」,與可以在宇宙間自由行動的「太空月光俠」、「太空站博士」等等共同對付犯罪集團的故事。
Michael還介紹,粵語長片也有一些精彩的特技片,譬如一九六◯年代上映的《如來神掌》系列電影。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其特技效果相對簡單,但由於當時尚未出現電腦後期製作,特效需要人手在菲林上逐格繪畫,「我覺得以前啲人最叻就係,可以喺好極限同好冇資源下,而做到一樣嘢。」
對於Amanda而言,粵語長片的新穎之處在於展現多元女性形象。她提到一九六三年上映的《金夫人》,影片主角金夫人在年輕時遭人始亂終棄,被迫將初生女兒交給他人撫養,自己遠走新加坡謀生,輾轉成為新加坡名交際花。
「講到交際花,可能通常都以為係後生。但一個有年紀兼有案底嘅交際花,點樣可以喺啲有錢佬度周旋?點樣喺啲親戚朋友面前化解到(污名化)呢?」Amanda說,在現時看來,這種以中年女性的處境際遇作題材的電影仍然新穎;而金夫人的飾演者白燕,雖曾扮演大量年輕貌美角色的演員,亦不介意展現中年形象,這在香港現時的女演員中也是難見。
記錄當年香港 粵語長片的傳承價值
喜歡懷舊的年輕人其實不少,不過若提起懷舊港產片,很多人會首先想起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個年代不僅被譽為港產片鼎盛時期,也是香港經濟騰飛的年代。相比之下,粵語長片沒那麼受歡迎;其見證的歷史時空,也是一個當下觀眾或感陌生的匱乏年代。Michael和Amanda這兩位年輕人,為何對自己出生前半世紀的香港依然好奇?
「粵語長片始終是(八九十年代)港產片的前身,(但是)啲人係唔理前身,就係睇最輝煌的時候。我覺得每一個年代嘅香港都值得理解,因為呢個地方係我哋生活嘅地方。」Amanda認真地說。
粵語長片中很多老香港事物令她感到新奇,Amanda舉例,過馬路還有警察指揮交通,人們說話的重音位置也和現在不一樣。Michael亦有同感,認為即使粵語長片裏的普通路人,其衣着打扮亦很有特色。
由於影像科技不算發達,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及之前留下的歷史資料不多,而粵語長片正是少數記錄當年香港社會文化的珍貴影像。從文化遺產角度來看,Michael認為,雖然粵語長片從當今流行文化中幾乎絕跡,但依然需要繼續傳承和保育。他加入的「香港民間經典回憶資料庫」設有專門倉庫,儲存粵語長片菲林、錄影帶及相關平面資料:「我哋唔係要粵語長片流行,而係令佢成為歷史嘅一部分。」
Michael留意到,一些民間組織會舉行公眾放映活動,或與學校合作向學生推廣粵語長片。他也誇讚Amanda開設網上專頁來推廣:「呢啲就係傳承,俾多啲後生知(粵語長片)。」
雖然此專頁目前的粉絲數量不算多,Amanda大學畢業之後的空餘時間也減少,帖文更新得沒有以前頻繁,但她依然相信當中的價值:「可能別人覺得(粵語長片)很老土、冇人睇,但一個一個都說冇人睇,就真係冇人睇啦嘛,咁我做第一個睇咪得咯。我不可以做甚麼很偉大的改變,但我也有一點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