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gram,Facebook,微博;Instagram,Facebook,微博;Instagram,Facebook,微博。
她再次將頁面向下拉,最新一個帖文的發布時間由「十分鐘之前」變成「十一分鐘之前」。朗琛躺在牀上已經兩個多小時,不斷在三個應用程式之間切換,頁面上的新消息現在都變成舊消息。
02:00。電話的時鐘如是說。
朗琛本來打算早一點入睡,翌日早一點起牀。她想起網絡上有人分享減少用電話的秘訣,其中一個就是不要將電話帶入睡房。於是,她撐起身,從睡房走出客廳,把電話放在茶几上,安安靜靜地充電。
朗琛走進書房,亮了燈,拿了一本厚重的小說,關燈,回到牀上,打算再次催眠自己入睡。
03:00。朗琛的臉上反照着電話熒幕的藍光。半小時之前,小說已經與茶几上的電話互換位置。
想起明早起不了牀又要報廢半天,朗琛嘆口氣,再次放下電話,關燈,強迫自己入睡。
這次,她終於沉沉睡去。
玩電話只是一個病徵
「心裏面好似有隻魔鬼,不斷叫我拎起部電話。」朗琛說。過去半年,她一直都想戒掉「睡前不能自拔地玩電話」這個習慣。每次晚睡晚起之後,總讓她後悔,覺得浪費人生,內心升起的愧疚,反而教她更難入睡。作為一個快要畢業的博士生,過去半年她都在忙,趕着交論文,趕着見教授,趕着申請外國的研究席位……每件事都要爭分奪秒,她接受不了,自己竟然還可以在電話上揮霍有限的時間。
「我常常問自己:點解冇嘢都要搵嘢睇?做咩唔瞓呢?」面對這個現代社會的難題,朗琛覺得「心魔」看似是一個合理的解答。
問題是,「魔」從何來?「我都不知道。」朗琛苦笑。
為什麼睡覺前一定要玩電話?──「因為只要一靜下來,就開始有好多嘢諗。」朗琛覺得,玩電話可以分散注意力。「可能玩多一陣,就會瞓得着呢?」不然,其他東西愈想愈多,可能更難成眠。
其實你在想什麼?──今日有什麼事未做完?明天完成得了嗎?美國的大學這星期內會否有回覆?下個月要飛去澳洲的大學面試,何時訂機票訂酒店?到時要如何傾人工?如果這幾間我都落選,之後點算?
說着說着,朗琛終於找到這個「心魔」──她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如何與一些暫時未能解決、又不到自己控制的問題共存。「要不是你問,我也不會想得到。戒得到,我請你食飯!」
煩惱不要留在被窩裏
兩星期後,記者致電朗琛「覆診」。「我而家終於可以專心玩電話,玩夠就瞓!」她哈哈大笑。朗琛做了什麼?她只是在每天睡覺之前,找個時間靜下來,與自己對話。
今天有什麼未做完?──A、B、C可以留待明天,D、E、F有待別人回覆;其他管不來的,就別再多想。溝通完畢,煩惱通通都留在工作枱上,不再尾隨她爬上睡牀。
「原來以前一直都沒有問自己問題,不知道自己玩電話的原因。」朗琛發揮博士的鑽研精神,分析自己的前後分別。之前她以為,在電話裏找到足夠的娛樂,臨睡前就會忘掉煩惱;現在才發現,自己並不需要額外娛樂,反而是要有空間放下焦慮。
「我要找的答案,不在電話裏面,難怪之前只會覺得電話玩多久都不夠。」現在可好了,朗琛已經找到玩電話的真正目的,就是──玩!
英文有句諺語,”Work while you work, and play while you play; that is the way to be happy and gay.” 這是我們小學已經學過的一句話:「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這才是幸福之道。」
*鳴謝:Eric、Sylvia、Jacky @ Silence Thea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