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光影印記——昔日為片場重地 目前仍為熱門取景地「電影朝聖」專頁創辦人王冠豪:九龍城與電影有千絲萬縷的不解緣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九龍城 都市重建啟示錄

九龍城光影印記——昔日為片場重地 目前仍為熱門取景地「電影朝聖」專頁創辦人王冠豪:九龍城與電影有千絲萬縷的不解緣

26.08.2022
周耀恩、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網絡圖片
%e6%b0%b4%e5%8d%b0%e9%80%90%e5%bc%b5-%e6%a9%ab-6

九龍城是小潮州,「電影朝聖」網頁和專頁創辦人王冠豪(Gary)也是潮州人。他在侯王道的獅子會母嬰健康院出生,爺爺嫲嫲和許多潮州人一樣,分別在戰前和戰後來港,落戶香港後居近小潮州,在九龍城附近的新蒲崗居住。「嫲嫲細細個教我背一堆潮州話,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鄉下地址。」但他自言,他的潮州人的身份認同不算濃厚。「細個覺得潮州人好嘈,因為我不喜歡嘈。」但他與九龍城的緣分,就此種下。

他兒時住新蒲崗,後來輾轉住在土瓜灣、觀塘、九一年搬進沙田,但卻很少在新市鎮閒逛:「好奇怪,我住沙田,我其實唔會去行沙田,不會出去商場。」反倒是在九龍城,他找到許多電影足跡,醉心電影的他,因為興趣之故,得以了解龍城更多面貌。他指出:「九龍城與電影有千絲萬縷的不解緣。」他成立「電影朝聖」十載,遊走香港,尋遍電影的取景地,更曾帶領「九龍城電影朝聖之旅」導賞團,與參加者在九龍城穿梭,一同窺探舊城的歷史與文化。

粵語片時代

「九龍城是很早期的片場,比邵氏兄弟還要早,你可以說是粵語片先驅。」在粵語片時期,九龍城是香港電影重鎮,鬱鬱葱葱的賈炳達道公園,因城市論壇昔日在此舉行而為人熟悉。回溯歷史,早於三十年代,那裏是國家片場。公園內一棵大榕樹更是當年片廠碩果僅存的遺蹟。

國家片場由來自廣東中山的電影人鄺贊成立。他在上海求學,當時上海的攝影、無線電、有聲電影錄音技術均有水準,他遂把相關技術帶到香港。「日本人打到來,片場就被日本人強行取走,鄺贊父子為了維生,在太子道與彌敦道交界,開辦『公道士多』及『紅心』蜜糖專門店。和平後,就回來接回片場,而且開多一個『自由片場』。」

及至四、五十年代,現在石屋周邊地方,則是當時友僑片場、世光片場的舊址。片場附近的社區,經常能看到一番奇特的景象:「友僑片場在山上,世光片場就在下面,友僑片場一併租下。當時的電影人是這樣的,友僑地勢較高,世光在下面,從世光要走一條斜路上友僑,演員多是在世光化好妝,穿上戲服,大搖大擺走在這一條小路上,附近的居民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街頭巷尾 市井味濃

五十年代,九龍城不再有片場,但這裏的街頭巷弄,往後仍是不少電影的取景地。Gary解釋:「第一,九龍城很有那種味道在,所以多電影在這裏取景。第二,相信他和當年片場很近有關,雖然說五十年代時已經沒有片場,但還有一個大觀片場在鑽石山。」由於九龍城靠近鑽石山,因利成便,這裏也是拍攝的熱門地點。

九龍城的味道,說到底就是市井味,「這裏是一個很草根的地方。如果拍攝城寨就看是哪些影片,有些是江湖味道的、有些是拍攝他龍蛇混雜的一面。如果你想找一些香港很貧窮、地踎的特色食肆環境,就九龍城最多。」

城寨留情

在一九九四年九龍城寨完成清拆以前,九龍城的其中一個地標,定要數這座三不管之城。

Gary與城寨一年一會,每年新年都要進去拜年。那裏的幽暗、迫狹並不討他喜歡,「當時城寨是一個神憎鬼厭的地方,又危險,沒有特色。對老一輩來說,城寨是一個很窮,潦倒的地方,到下一代沒見過,突然見到這樣的東西,與他們生活不同的地方,就覺得很特別。」當城寨在一九八七年宣布清拆後,亦吸引了不少外國人前來拍攝。

「很多是外國人拍的,當時城寨要拆,有外國人進去拍攝,拍得很美,日本人也有拍。香港很少人拍,但電影有很多。外國人比較有興趣,但香港人會覺得很髒。」英國建築師林保賢(Ian Lambot)和加拿大攝影師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在九龍城寨清拆計劃公布至最後一名居民遷出的一九八七至一九九二年間,幾乎每個月都到城寨訪問及拍照。其後《City of Darkness》在一九九三年出版,大受歡迎,曾斷巿多年,及至二○一四年推出增訂本《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

紀實的電影與訪談,留住了九龍城寨的光影;港產片則為城寨賦予更多傳奇色彩。《省港旗兵》片末的城寨巷戰,是Gary心目中難以忘懷的動作場面,「《省港旗兵》很厲害,就在一九八四年,城寨末期,也是香港其中一套動作片的經典。」《阿飛正傳》片末梁朝偉的獨腳戲,迄今亦為人津津樂道,是許多電影迷心中的經典場面。「城寨反映九龍城的特色、周邊自成一角的地方,不止是與城寨以外的九龍城有分別,是和整個香港都有區別的,你本身都是一個特別的三不管區。在聯合道對外,九龍塘那邊又是另一個世界。」Gary笑說,要到三不管地帶拍攝殊不容易,「城寨的電影其實是很厲害才能進去拍攝,他們要如何擺平這班人,例如現在於廟街拍戲,製片要很厲害才能擺平這些人。」

《省港旗兵》於一九八四年上映,由麥當雄執導及監製,是「省港旗 兵系列」電影的首部作品。
《省港旗兵》於一九八四年上映,由麥當雄執導及監製,是「省港旗兵系列」電影的首部作品。

龍城的電影語言

航機在啟德機場升降,在唐樓之間低空飛過,曾是九龍城居民的日常風景,同時亦是香港電影常用的隱喻,代表人來人往、時代變遷。於二○一六年上映、由許學文執導的《樹大招風》也特意以特技再現飛機在九龍城唐樓低飛的畫面,「因為鏡頭打後想帶出九七年來臨,這一個鏡頭已能夠帶出時代。」

Gary很喜歡關錦鵬的《地下情》,「溫碧霞就是住機場旁邊的唐樓,她喜歡看飛機升降,場景還在。」他想了想說:「現在沒有飛機聲,好似又唔似九龍城。」

九龍城舊樓林立,唐樓的天台,也是港產片中獨特的電影語言。「天台在香港來說是一個很獨一無二的片場,在外國沒有這種感覺」,「香港電影很喜歡在天台拍攝,有一種很壓迫、神秘的感覺,但卻又接近城市景觀。」

「九龍城有一個經典的shot,拍攝離開香港或搭飛機回港,一定會在龍崗道,以前西南酒家的天台。王家衛拍攝過《旺角卡門》,有一幕張學友幫他的小弟辦場寒酸的婚禮就在這個天台拍攝。」而《天若有情》的「華Dee」母親亦在同一個場景跳樓。「天台有種開揚同時雜亂的感覺,現在你都可以從街尾的天台跳到街頭,好像雜亂之中有秩序,你會見到天台一種神秘和壓迫感,警匪片、江湖片也很喜歡用天台。」他認為香港警匪片的成功,也和天台的場景為情節營造緊湊氣氛有關。

九龍城重建後,又將少一個拍攝舊樓的場景。
九龍城重建後,又將少一個拍攝舊樓的場景。

在九龍城漫步, 穿梭在舊區之間, 是Gary閒時的活動。他很崇拜在九龍城寨出身的導演杜琪峯,大師曾在這裏拍攝《再見阿郎》、《PTU》等作品。電影拍攝的是情,想到社區、老店和舊舖很可能會隨重建消失,讓Gary相當欷歔:「一個社區其實是死的,為何一個社區會有特色是因為人和人的連結。為何我們會經常詬病香港城市規劃,因為忽視了人的元素,將人鏟走,然後換另一批人或者羣體。」他目前正着手籌備新書,書中將收錄已消失的香港電影場景,再從中抒發自己對社區的感情,而九龍城,絕對會被輯錄其中。

Gary很喜歡拍攝場地對面唐樓的天台,認為很有電影感。
Gary很喜歡拍攝場地對面唐樓的天台,認為很有電影感。
周耀恩、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網絡圖片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九龍城 都市重建啟示錄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