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九龍塘貴為高尚地段,是舊時粵劇名伶與富豪的集居處,今是前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家族居所。這裏除了豪宅、名校林立,或許會令人聯想到港產片裏的時鐘酒店。你或許沒有想過在廣播道下、浸會大學前,有一座毫不起眼的灰色建築建新中心,乍看飽歷風霜,細閱資料,原來是西九故宮顧問、建議在葵涌貨櫃碼頭建「天空之城」建築師嚴迅奇的作品。嚴迅奇於81年憑建新中心獲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的優異獎,天空之城的概念令他在建築界漸露頭角。記者走訪九龍塘建新中心商戶,與資深傳媒人和浸大同學對談,逐步拾遺,紀錄商場三十七載鮮為人知的前塵往事。)
昔日無綫、亞視、佳藝、港台、商台五台鼎立廣播道,讓此地享負「五台山」之盛名。資深傳媒人劉國華1982年加入亞視新聞部,與不少同事、行家十幾年來見盡新聞部風風雨雨,更在山下的建新中心度過無數個晝夜。後因1994年「六君子事件」,他轉投有線,從此闊別廣播道81號。十多年後,老前輩帶記者重遊建新中心,站立於當年傳媒人的後花園,道盡新聞部的光輝與黯然。
傳媒人的後花園
劉國華1982年加入亞視新聞部,輾轉在亞視、有線、港台工作三十年,從他口中,可打聽到香港新聞行業的急遽轉變。在還未有廿四小時新聞台的年代,無綫亞視兩台只有一兩節晨早新聞、午間新聞、六點鐘/六時半/七點鐘新聞、晚間新聞。每個新聞時段之間均有較長的間距,新聞部人員有餘裕離開錄影廠,出來吃飯小歇。劉國華笑言當年電視台、電台競爭沒那麼大,節奏不如現在急促,「依家就唔得喇,記者要食飯盒!」
回想當年九龍塘尚未開發,沒有又一城商場,只有名校和住宅。毗鄰的樂富還是叫老虎岩的徙置區,沒有今日領展的樂富廣場,只有橫頭磡的一間「地踎茶樓」,較後期才有熟食中心。每天在廣播道上班的傳媒人,若吃厭了公司飯堂,便會走下山。不消十分鐘路程,傳媒同業便可到建新中心用膳,貪其方便、就腳、選擇多。
八十年代,劉國華經歷了建新中心的盛世,他形容當時建新中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中西美食應有盡有︰「貴啲又得,中價又得,食碗雲吞麵又得。」
想當年商場有一間高級意大利餐廳Sibilla,中名「施貝拉」,走高檔路線,環境較清靜。劉國華說,不少行政人員到此用膳,亦是公司高層見工地點,亞視新聞部的總監、副總監也經常捧場。
建新中心旁的區樹洪中心有一間明星酒家「畔溪」,商場地庫亦有「聚龍閣」酒家,當年伍晃榮等便曾邀約一眾傳媒人,定期在該處聚會。他又說,當年不少記者會均在兩間酒樓覓地進行。
平價之選,是商場地下的「六合小館」,最馳名是雲吞麵,至今屹立不倒,價錢較親民,吸引不少附近放飯的地盤工人、街坊醫肚。八十年代初,地鐵系統僅得一條路線,九龍塘從頭或尾數來,剛巧都是第八個站,商場便有一間「第八站餐廳」,聽聞屬藝人劉丹所開。
劉國華說,建新中心對每一位曾在五台山工作的傳媒人而言,除了是九龍塘首個綜合式商場,更好比忙碌工作中的綠洲,也是他們放工消遣的後花園。
兩台齊聚酒吧 如同《北非牒影》
日頭吃飯,放工飲酒,是當年新聞部的日常。劉國華回憶,建新中心地庫有間波樓(桌球會),有兩間酒吧,一間Billy Boozer(見另稿),另一間英式酒吧(Pub)King’s Arm,由愉園著名球員,香港代表隊中鋒鍾楚維等人合資所開。劉國華沒特別偏好,反正多數跟同事去,今趟光顧這間,下一輪便去那間。
雖說「同行如敵國」,在無綫和亞視「打對台」的年代,兩台新聞人彼此沒有鴻溝,當時每晚於商場兩間酒吧聚首,摸杯底,呻下氣,鬧下官,鬧下老細,互通有無。劉國華解釋,當年行頭非常窄,「做電視的人少,做電視新聞的人更少。」以亞視的電視新聞記者為例,中文台不過十餘人,英文台更少。而且當年兩台的人手非常流動,例如伍晃榮、尹錦輝等都是從麗的(亞視前身)過檔無綫,「新聞部的人,來來去去都是這堆人,兩間走來走去。」他笑言出去跑新聞,行家變得熟絡,分分鐘見到同行多過自己人,收工在酒吧敘舊,與舊同事互通聲氣︰「今日有乜搞呀?你個台點,我個台點。」酒過三巡,他更笑說像Casa Blanca(《北非諜影》)。酒後吐真言,會否有所忌諱?「要傾公事就唔喺度講啦!梗係講八卦,鬧老細,有邊個唔鬧老細?梗係逐級鬧上去㗎啦!老細就自己鬧自己!」說時,劉國華開懷大笑。
酒吧外 密謀婚禮大作戰
劉國華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便是在Billy Boozer酒吧外發生。當年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採訪主任,一向是鑽石王老五,忽然拍拖,準備談婚論嫁,一切低調進行。一眾新聞部同事認為應當為他慶賀,「佢唔認為要搞,你唔搞,我哋幫你搞!」於是他們在酒吧中密謀要為他搞一場難忘的婚禮派對,當時酒吧內嘈雜,一行人便圍在酒吧外的長檯,打長途電話給一位移民美國的舊同事,請他主持婚禮,雖然他最終未能回來,但當晚就在酒吧外決議好一切。
新聞部眾人將一架車裝飾成花車,準備在派對當天接上司到中環一間酒店,為他製造驚喜。萬事俱備,卻走漏風聲,在佈置花車期間採主忽然殺出,驚喜雖泡湯,最後仍然度過難忘一夜。
雖則婚姻遺憾收場,當事人亦已作古,不過重遊酒吧舊地,足以叫劉國華憶起美好往事,一番滋味在心頭。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1994年發生「六君子事件」,成為劉國華傳媒生涯的轉捩點,從此遠離廣播道,闊別建新中心。當年亞視新聞部購入外電六四清場片段,高層禁播,後來播出疑被刪剪的版本,六位資深新聞記者包括劉國華、潘褔炎、呂雲生、盧永雄、徐佩瑩及李玉蓮集體辭職抗議。在當年離開亞視,尚未有新工的空窗期,劉國華經常在兩間酒吧流連,「落嚟酒吧就見到同事,大家傾偈、飲酒。」有沒有暗罵當年主事人的不是?劉國華只說︰「當年李寶安,後來咪去咗TVB!」
劉國華親歷亞視新聞部最光輝的歲月,回憶當年資源雖缺,仍可與無綫爭一日之長短,他說︰「係我咁多年來最值得懷念嘅一份工。」不過剎那光輝豈能是永恆,先是「六君子事件」,後來更誤報江澤民死訊,新聞以求真為要,劉國華直指事件令新聞部名譽掃地,故後來亞視熄燈,他只感「執咗佢好過,無謂留喺度獻世。」
離開亞視轉投有線,劉國華為工作之便,從天馬苑搬到青山道居住,遠離打滾十年的廣播道。隨年漸長,喝酒也轉到同事家中,此後絕少踏足建新中心。
記者邀約劉國華廿年後重遊舊地,在百味閣餐廳(見另稿)喝杯茶,他說,想當年商場仍未有百味閣。闊別多年,商場改變不少,回憶中的畔溪、聚龍閣、波樓、超市,通通變成浸會醫院物業。
他解釋,一來商場相熟店舖多已結業,二來當年建新中心位處兩大電視台之下,浸會學院旁,而九龍塘貴為高尚住宅區,加上電視台的明星效應,予人高級之感,風光一時。不過隨着無綫於1988年遷至清水灣,亞視於2006年搬到大埔,人流銳減,商場現已失色。
退休後,劉國華每早為港台主持《晨早新聞天地》的報章摘要,早前港台飯堂裝修,節目完結後唯有到建新中心買早餐,這個年代再沒能夠一盅兩件歎早報,他吃的是開張沒多久的金記冰室。
2016年的愚人節,亞視在節目播放中途猝然燈滅。年前轉型網絡,似是置諸死地而後生,劉國華語帶調侃道︰「亞視不死。」可是新聞部已在時代洪流中湮滅,餘下一個檔案館。不過今天重遊舊地,劉國華卻覺這商場的風光早已黯然,就如當年廣播道的光輝歲月,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