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保育背後更大的意義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一建築一世界,保育之日常

後記:保育背後更大的意義

tan1200202yiman_0461

談保育,記者總會想起天星皇后碼頭事件,一場喚醒本土意識的保育運動。

由二○○六年橫跨至二○○七年,天星皇后碼頭集結了不少有心人。那時有人在天星碼頭做藝術行動;一些保育人士在鐘樓內留守、合力阻擋推土機;一些人則跑到半山去找孫明揚抗議。鐘樓最終被拆卸,再有人在皇后碼頭留守、紮營;在旁邊的廣場演講、唱歌和分享,之後共同度過告別皇后碼頭的最後一夜。

當時有一位年薪過百萬的室內設計師,收到朋友短訊號召聲援,剛巧他和客人在酒店吃完晚飯,便買了一些蛋糕探班打氣。在現場,他看見留守的人,打從心底裏湧起一份無力感:「香港人為何常要道別那些重要的社會地標和公共空間?歷史建築的價值如何來?答案是人。透過人的努力去建構建築物,成為社區特色,形成價值,而那些東西是可以共享的。」

結果,皇后碼頭清場時,第一次被捕。

但他沒有放棄,更由熱心的街坊啦啦隊,變成積極行動者,在現場負責打理帳營,每周做大清潔,後來更辭掉工作,定了十年計劃,轉移扎根社區,服務最卑微的人,當時他預料香港十年後會變好,「如果沒變好,就是我們不夠努力,或者時間不夠,可以抽多點時間出來,我相信,時間站在我們那一邊。」

十年後,記者訪問這位保育人士馮炳德,他說出獄後,因有案底已不能獲大型室內設計公司聘用,自言回到過去,還原基本步,做回小時候的基層人士。他感到失望了,不是因為自己的改變,而是香港沒有變好。

而他猶記得,當時保育新世代討論的「本土」、「保育」,包含着包容、開放、公義、可持續和人性發展的重大深意,同時也講求民主、放權,更好地分配資源。

保育為了保存歷史,其背後更大的意義就是如此。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一建築一世界,保育之日常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