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救村者給我們的啟示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救村啟示錄

前言:救村者給我們的啟示

17.03.2023
譚志榮周耀恩、資料圖片、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an230215lucas-0063

隱沒於大城市裏的兩條寮屋村—石梨坑村與安聯村,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形態,卻遇上相似的命運。

政府欲發展依山而建的石梨坑村,將其位處的綠化地帶改劃用途,興建公營房屋;散落的寮屋羣與田野,或將迎來收地拆遷結局。位處油塘與將軍澳之間山林的安聯村,不少外遷的老村民近年重返家園,過上與世無爭的生活;可是山下的天然岩岸卻有機會被填平,取而代之的是垃圾轉運站等厭惡性設施,城市綠洲的純樸面貌恐變天。

收地、填海,年復年發生。上述兩村的村民,被排除於規劃藍圖外;在政府低調諮詢過程中,他們的聲音也難被聽見。發展者與被發展者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的不對等。

常說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珍貴,但我們評定一幅土地的價值,是否只以金錢衡量,而忽視與土地締結深厚情誼的人,抑或在發展過程中抹殺了某些人的生活模式?最近,政府更計劃精簡發展程序,包括城規程序下,公眾申述由三輪減至一輪;填海計劃,亦毋須根據《城規條例》完成擬備及核准法定大綱圖則,便可進行工程。往後,守護家園之路,定將更為艱鉅。

石梨坑、安聯村,並不是孤例,更不會是最後一例,但從村民如何抵抗規劃暴力、過程中看見的制度問題,或許能為後人帶來一點啟示。

譚志榮周耀恩、資料圖片、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救村啟示錄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