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區議會上任後陸續召開首次會議,其中一項共同議程是討論設立富有地區特色的「打卡」地標。但不少建議方案被網民批評欠缺與當地文化及環境扣連,也有公共政策顧問指出十八區方案各有各做、缺乏整體目標。
「打卡」行為通常都是走馬觀花、流於形式,如何以「打卡」作切入,為地標注入更多本地內涵?打卡地標還有哪些設計的可能性?觀光發展如何兼顧本地文化需要?在日本,其實有不少吸睛的「打卡」地標也深受本地居民歡迎,或許值得香港借鑒。
盼吸旅客提經濟 區議會「打卡」地標方案惹議
各區設立「打卡」地標緣起於去年十月發佈的 《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當中提出十八區「地區青年社區建設委員會」各自為當區設置富有特色的「打卡」地標作出建議,透過不同主題及設計元素,展現地區的獨特風貌,並吸引市民和遊客前往該地標拍照及「打卡」留念。此項事務交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負責。
本月新一屆區議會上任後,陸續提出「打卡」地標建議。雖然很多方案並沒有透露預算開支,不過中西區區議會文件第8/2024號提到,「民政事務總署向各區額外撥款一百萬元,以支持各區設置打卡地標或舉辦推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活動」。
然而,這些具備一百萬元資金支持的方案卻在坊間引起爭議。例如,中西區提出三個建議方案,其中包括在山頂道花園設立以「中西區」為主題的大型地標,附件列出參考圖片是首爾用「Seoul」做打卡裝置。而黃大仙區建議在黃大仙祠對出廣場設立一道拱門裝置,並於拱門頂寫上「黃大仙」字樣。
而西貢區建議在三個地點設立「打卡」地標,其中包括在將軍澳南海濱公園為內地卡通角色「乖巧寶寶 」立像,「與跨灣橋互相映襯, 突顯本區地標之餘,希望博市民一笑」。很多市民在網上留言批評,「乖巧寶寶 」缺乏香港特色,反問當局為何不支持本地創作、採用本地卡通人物?
荃灣區建議在行人天橋系統加設不同「馬賽克照片板」,以在荃灣區居住、工作或生活的居民個人照組成,拼出「我愛荃灣」及「I ♥️ TSUEN WAN」等字樣。荃灣地區報《荃承》指出,文件列出的照片版概念圖「I ♥️ TW」被網民笑稱為「I ♥️ Taiwan(台灣)」、「I ♥️ Tai Wai(大圍)」,恐怕設計引起歧義。
公共政策顧問林緻茵撰文表示,以藝術文化讓地方重現生氣的例子比比皆是,關鍵是這些作品除了以吸引人打卡為目的,也必然與當地文化及環境扣連,亦有藝術家和當地人的參與。但目前各區「打卡」地標方案比較零散,暫時看不出全港十八區景點之間有何關連、有何共通的文化內容和故事。她強調,政策不能「各有各做」,缺乏整體目標。
模型地標突出靜岡特色 玩味十足兼實用
雖然「打卡」地標容易流於表面符號,但同時兼具吸睛和本地特色並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日本靜岡市的模型地標就是一個值得參考的例子。
日本靜岡以生產塑膠模型著稱,其模型產量佔據日本全國總產量八成,許多知名模型品牌如萬代(Bandai)、紅藍雙星、田宮(Tamiya)等等都選在靜岡設廠。從二〇二一年開始,靜岡市啟動「模型世界首都」計畫,希望強化其模型生產重鎮的形象,在市區多處設立了以模型框架為概念的地標。
這些地標外觀簡潔鮮明,猶如放大版的模型組裝材料,玩味十足之餘,更貼切配合了文化觀光需要。例如,在駿府城公園附近的模型地標,參考了戰國時代歷史人物德川家康所穿着的甲冑(日式盔甲)設計,以創意形式向遊客介紹當地傳統文化。
部分地標更兼具實用功能,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例如,被擺放在靜岡市政府前的紅色模型地標,結合了與日本郵局製作的不鏽鋼製郵筒,可用來投遞信件。而位於靜岡車站北口的地標同時也是公共電話亭,框架地標上的兩部電話可正常撥打。
靜岡市的模型地標清晰傳達出本地特色定位,吸引本地居民在社交媒體打卡分享,也成為不少旅遊攻略中推薦景點之一。憑藉「模型世界首都」計畫,靜岡市更獲得日本第七十六屆「廣告電通獎」之「綜合獎」,也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地方政府。
藝術井蓋散落街頭 打卡設計的經濟潛力
除了靜岡市的模型地標,散落在日本各大城市的藝術井蓋也是成功的「打卡」地標例子。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政府為了提高民眾對城市污水治理的關注,提議及鼓勵各地設計具本土特色的井蓋。
目前,日本一千七百多個市鎮裏95%都有本地特色井蓋。例如,大阪是賞櫻勝地,很多井蓋描繪了櫻花怒放的場景;京都和奈良的井蓋上主要以寺廟、神社為題材;北海道函館市盛產墨魚,最經典的井蓋上畫着三隻墨魚卡通。
這些井蓋設計多數由當地政府負責,有時會公開向市民徵集設計方案,有時候也會邀請著名畫家設計。創意井蓋不僅吸引遊客打卡,本地還有許多「井蓋粉絲」成立專門的網站和論壇,分享自己收集的各具特色井蓋圖片,甚至自發組織以井蓋為主題路線的旅行團。
除了是熱門「打卡」景點,這些井蓋還造就了一連串文化生意。現時,部分井蓋會出售給廣告商用作產品和服務宣傳,每年廣告井蓋收入達到七百多萬日元。二〇一六年起,日本各地不定期發放「井蓋卡牌」,雖然是免費派發,但部分稀有卡牌在拍賣網站上被炒至近一萬日元一張。二〇一九年,東京舉行了一場「井蓋展覽」,匯聚全國各地的特色井蓋,現場還銷售各種關於井蓋的周邊,例如門墊、微縮模型、印有井蓋圖案的餅乾小吃等等。
居民自發打造觀光設計方案
遊客在觀光時不免有走馬觀花的過境心態,觀光設計與社區營造似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思維。然而,無論是靜岡市的模型地標,還是日本各地的藝術井蓋,這些「打卡」地標也能充分展現本地特色,其設計初衷也不是專為觀光遊客服務,而是成功融入了社區的一部分。
日本名古屋學院大學教授古池嘉和及社區設計師山崎亮在一場研討會上指出,文化觀光不是短時間就能看到成果的,增加觀光客的表面數據沒有意義,重要的是社區居民集體參與營造,透過紮根的文化,讓觀光客與社區有更深的連結。
山崎亮更以協助日本海士町營造為例,稱團隊花了一年時間與當地居民討論觀光設計方案,最終由居民自發準備、舉辦活動來吸引觀光客,「將觀光變成人際關係」,打破千篇一律的觀光模式。他建議,政府部門在推動社區營造時,不要站在居民面前演講,而是回到居民的角度去思考,讓居民覺得做這件事很有趣、覺得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