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es 是一位來自英國的交流生,7. 21遊行當日,他與三位同屬交流生的同學跟隨遊行隊伍步行至灣仔,在盧押道路口停下來,駐足觀看放在地下的中文標語,一臉困惑。
記者轉過身,按捺着為他解釋的慾望,轉念一想,不是可以做個訪問嗎?此際,他輕拍我肩膀,「你是記者嗎?」他開口比我還快。
Moses 剛到埗兩星期,之前了解反送中運動就只有看電視一途,今日終有機會見識香港的遊行,「但我今天沒有穿黑色,穿了灰色,始終未了解清楚,要先抽離一點。」香港是他第一個探訪的亞洲城市,他的祖母八十年代來過香港,她對當時貧富不均的情況印象深刻,亦曾向孫子回憶提起。
在遊行隊伍之中,他對周遭發生的一切都很好奇,問我的問題比我問他的還要多。他指着對面馬路的港英旗,「其實我很困惑,為什麼要舉港英旗?」七月一日,示威者佔領立法會會議廳,就曾經在主席台展示港英旗,「我們(英國人)很震驚,因為這是一個很強烈的訊息。但我疑惑的是:如果香港是要追求獨立,為什麼不舉別的標誌?」
他轉身用手機拍攝後方飄揚的英國旗旘,回頭過來靦腆一笑,「不好意思,我希望可以讓英國的朋友看看。」他解釋,雖然英國也有本地問題,例如脫歐困局、新首相花落誰家等等,但自從六月起,英國便一直密切關注反送中運動,「大概是頭五位的新聞。」
間接諷刺 港式示威手法
聽到沿途的「Sing Hallelujah 」,他亦覺有趣,「在英國,除非示威是與宗教相關,不然很少會唱宗教歌。」他又分享道,在英國示威,很多時候示威者都會嘲笑政治人物,比如說文翠珊是巫婆(Witch),但他感覺香港示威較成熟,較聚焦於訴求。我告訴他,我們也是會諷刺政府人物,但確實今天似乎比較少,相比起對上幾次遊行,即使是「林鄭下台」口號,這天也甚少出現。
走到灣仔警察總部附近,Moses 看到盧偉聰光了頭撐傘的海報,好奇問道:「這是誰?撐傘象徵甚麼?」拿着海報的遊行人士忍俊不禁,我說這是警務處處長,但「和尚撐傘,無法無天」這句歇後語一時之間翻譯不出來,只能說是一種高深的文字諷刺。
聽畢,他笑言,「我們英國示威一般是比較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