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吉澳的社區實驗 實境遊戲述說地方故事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一個關於吉澳的社區實驗 實境遊戲述說地方故事

26.07.2024
圖片由創不同團隊提供
n01%e5%a4%a7%e7%9b%b8

你有到過吉澳嗎?據說,這位處新界東北、深圳鹽田和梅沙之間的島嶼,是個「未化妝的靚女」,只等待人們發現她的美──

她曾是盛極一時的墟市,與鄰近島嶼連成網絡,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她有彎彎的海岸線,是個天然避風港,被漁民視為吉祥海灣;她自清初復界,由陸上的客家聚落開荒拓墾,及至六十年代,水上人亦上岸扎根,曾是有五千人口,集十村、三十七姓氏的社區。

吉澳現今餘下五十名常住人口。以往,人們要前往當地,只能經由沙頭角禁區碼頭登岸,沒有禁區紙就無法涉足;及至二○一八年,逢周末開出的馬料水至吉澳鴨洲航線啟航;還有,今年沙頭角禁區開放旅遊,抵經當地的航線合共增至四條,前往吉澳的門檻降低不少。

不過,遊人仍未蜂擁而至。二○一一年,吉澳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先後設立「地質教育中心」、「吉澳故事館」及「吉澳文化徑」,供遊人認識地質及吉澳鄉村文化;但根據二○二二年審計報告,對比同為世界地質公園的西貢,到訪吉澳故事館的遊人僅為西貢遊客中心訪客量的 6% 。

吉澳尚待人們發現她的美……

吉澳與鄰近島嶼連成網絡,曾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是盛極一時的墟市。(網絡圖片)
吉澳與鄰近島嶼連成網絡,曾是人流、物流的集散地,是盛極一時的墟市。(香港大學圖書館圖片)

述說地方故事,讓公眾認知村落的文化歷史,是鄉郊保育的重要一環。去年九月,一班來自「村里故事:鄉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的共創團隊,跑到慶春約及鄰近鄉村進行田野考察,他們把故事收集、撰寫和梳理後,決定以吉澳作為基地,進行一個社區實驗:設計一個關於吉澳的實境遊戲。

為人熟悉的《Pokemon Go》是實境遊戲的一種,近年這種遊戲模式被應用於社會議題的探討和實踐上。例如台灣長期關注無家者組織「人生百味」,就與遊戲設計團隊「聚樂邦」合作開發《貧型世界》,讓玩家藉由遊戲了解當哋的貧窮和失業狀況;基隆市文化局推出的實境遊戲《收到請回答》,則為遊人導覽基隆「義二路商圈」的不同景點。

實境遊戲被視為跟社會溝通議題,或說故事的一種方式。

幫助吉澳龍找回記憶恢復力量

為此,團隊向台灣的聚樂邦取經,並採用他們的平台和技術支援;另一邊廂,團隊負責構思遊戲內容。「考察期間,有一位村民跟我們講述吉澳的山脊有一條龍,龍代表當地的山脈及風水,卻被島上的燈柱破壞了『龍脈』……」成員康爵丞(Jackson)說,團隊於是參考這村民間口耳相傳的傳說,首先整理出一條故事線:

吉澳有一條龍,一直守護吉澳島民。可是,隨着村民流失及環境發展,這條吉澳龍不斷失去記憶,若果記憶盡失,吉澳龍脈就會衰竭,世人將會忘記吉澳的存在。為此,玩家作為在海外成長的吉澳村民後代,要趕及在十年一次的安龍清醮前,到島上幫助吉澳龍找回記憶碎片,恢復力量。

 

「以一個神話式的虛擬角色(吉澳龍)作為主線,是考慮到說故事不單是提供資訊,更需要使人留下深刻印象,同時能與吉澳真實的歷史脈絡和地理結構連結。」創不同協作助理項目統籌馬美婷(May)說。

有了故事線,遊戲內容則以真實的歷史文獻和村民口述故事作為基礎,劃分為四個吉澳的重要歷史階段:十七世紀天后廟落成;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日治時期;六十年代颱風虐肆後漁民上岸扎根;七十年代出現移民潮。

Jackson說,遊戲的歷史跨度長,「是希望讓玩家知道吉澳如何演變成現在的模樣」。他亦曾跑到香港歷史檔案錧查閱有關吉澳的官方文件:「我們找到當地興建學校的記錄、水上人要求政府興建永久房屋的書信記錄等。」

日治時期要過關?村長誓要救回村民

隨後,團隊便埋首故事文本,設定遊戲關卡,在當中加入解謎遊戲,例如玩家需聆聽一段錄音後填寫相應的關鍵字,或在真實場境中尋找道具等,過關就能穿越時空,推進故事發展。

「文本構思和遊戲設計,兩者之間要取得平衡,我們發現有很多說故事的技巧。」May說。例如在第一階段,天后神像落戶吉澳,團隊參考古物諮詢委員會的資料,指神像在吉澳對開海面飄浮,被附近居民發現帶回陸上供奉;其後,他們在考察時聽見村民有另一說法,在一次打風時由荔枝窩飄到吉澳,兩條村因此險些產生糾紛,後來選擇用拋聖杯的方法請天后娘娘決定去向,天后最終留在吉澳。為此,團隊一度費煞思量要如何表達,因為兩個說法在遊戲中難以實際對話長篇大論,團隊於是透過遊戲中任務鼓勵玩家自行參找線索,再利用畫外音的補充資訊,讓玩家對此段歷史印象更為深刻。

「故事文本的第一稿起初很長,角色用很多對白交代背景,沒有留白給玩家去意會。後來我們自行試玩,發現遊戲的可玩性不高,於是增加關卡和遊戲任務,並利用關卡代替實際對白說出吉澳的歷史。」May舉例,遊戲去到日治時期,便以村長張文在日軍手中救回村民鐘洪的故事作為關卡,請玩家完成任務。

實境遊戲的玩法有趣,玩家需要在吉澳的不同地點,嘗試解謎,取得道具,過關就能穿越時空,推進故事發展。
實境遊戲的玩法有趣,玩家需要在吉澳的不同地點,嘗試解謎,取得道具,過關就能穿越時空,推進故事發展。

遊戲中加入女性視角 冀擴及更多村落

此外,有成員發現,不論是吉澳的官方或民間出版的口述故事(《吉澳·吉祥之灣》)都欠缺女性視角,因此團隊走訪一些女性村民,將她們的口述故事記載到遊戲當中。例如在第四關的吉澳移民潮中,文本參照移民回流的村民嬌姐的分享,講述她年少離家到外國工作、成家立室的故事,並在遊戲中讀出錄音:

「我喺吉澳出生,16、17歲時去咗英國,依家已經71歲喇。初初去到英國嘅時候,我喺屋企人嘅外賣檔幫手。我先生都係吉澳人,佢去到英國嗰陣,係喺唐人餐館做侍應。我同我先生喺吉澳嘅時候已經認識,去咗英國之後又咁啱住喺隔離嘅城市,所以好自然就喺埋一齊喇……」

玩家過五關斬六將,需時約兩小時完成遊戲,破關的時候,扮演村民後代的玩家會知道自己的身世,驚覺回鄉完成了一次尋根旅程。「考察時,不少老村民都說自己的子女不會回來吉澳。」另一成陳悦萌(Audrey)說,有一次,一位村民突然拿起鑼鼓演奏,慨嘆下一代不回來接手傳承他的技藝:「搵鬼嚟學咩?」

吉澳的實景遊戲在當地舉行多場試玩實驗,結果,遊人的反應正面,表示看到不同的歷史穿插在遊戲當中,很自然慢慢就認識到這條村的故事。「最感動的是,有些參加者表示感受到對白中的感情,體會到這條村的變化,有很真實的感受。」Audrey說。目前團隊還在努力整合意見,修訂遊戲,準備製作一個吉澳實景遊戲的「終極版」;並期望日後能將經驗應用到其他村落。

「這個說故事的方法,能讓年輕人打破對鄉郊的既定印象,透過認識一條村的歷史脈絡,建立對鄉郊的情感和連繫,因為年輕人是我們的未來。」創不同協作經理區婉柔(Hermion)說。

「村里故事:鄉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的共創團隊,實驗以實境遊戲說地方故事,期望讓年輕人打破對鄉郊的既定印象。
「村里故事:鄉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的共創團隊,實驗以實境遊戲說地方故事,期望讓年輕人打破對鄉郊的既定印象。

鄉郊資訊共享平台

「村里故事:鄉郊保育及創新互動平台」(Ruralcommon.hk)是一個共享平台,由創不同協作主辦,鄉郊保育資助計劃和鄉郊保育辦公室贊助。自二○二一年起,項目招募來自不同界別的共創成員,為慶春約及鄰近鄉村進行田野考察,整合資訊、研究和村落故事。

 

圖片由創不同團隊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