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坐落於西營盤(舊日的塘西)的太平戲院是香港早期最大型的戲院之一,見證着塘西風月的興衰、日治時期的苦難,成為一個時代的寫照。香港電影資料館(資料館)現正舉辦的「故紙堆中覓『太平』盛世」展覽,將透過太平戲院第三代院主源碧福女士所捐贈的文物,重塑太平昔日的芳華,讓觀眾懷緬時代的記憶。
窺舊日之太平
太平戲院於1904年落成,1981年結業。營運超過半世紀的它,經歷了三代院主。2006年,第三代院主源女士向資料館捐贈超過3600件文物,大部分為紙本珍藏。經團隊精心挑選後,終挑選出逾100件藏品展出,包括公務文件、私人書信、日記和帳目等,一如展覽主題,從「紙堆」中一窺太平的一生。
想追溯太平戲院的歷史,就要從源杏翹說起。他是源氏家族第一代院主,憑藉兩個大洋起家,在19世紀末購下太平戲院,並將其打造成擁有1000個座位的綜合藝術舞台,以粵劇表演為主,空檔時則放映影畫戲。到其兒子源詹勳接手,戲院更加設有聲放映機,播放全港首部有聲電影。當年一些珍貴的租片合約和收據,都能在是次展覽中看到。
到了日佔時期,日軍管制戲院行業,太平的所有營運細節均需匯報,源氏因而失去了自主權。及後太平更被徵用為「宿泊所」,收容候船歸鄉的華僑,度過一段不太平的日子。幸而在1年5個月後,太平在同業的協助下,得以迅速回復原貌並重開。
資料館一級助理館長(節目)陳彩玉表示,單是源詹勳為太平進行的不同改革,已足見他的遠見和心思。無可否認,太平戲院為香港早期電影的發展史奠定了不少基礎,不論是電影文化還是戲院的執行模式,於今天而言還是不禁讓人讚歎。
說故事的舊物
能從3600多件文物中脫穎而出,這些展品必然有着非凡的意義。陳彩玉說,是次大部分展品都是未曾公開的一手資料,再輔以相關的剪報解釋,整件事就會更「貼地」。如果你細心留意,更會發現展品的保存狀態都非常良好,例如許多紙張都沒有出現墨水化開或破碎的情況。
云云展品中,有幾件讓陳彩玉留下深刻印象。其中一件就是1935年由電影製作公司聯華向各戲院發出的書信。當年阮玲玉不堪輿論壓力輕生,聯華其後發信,叮囑影院「萬勿利用女士不幸事件,作為廣告宣傳」。陳彩玉解釋,桃色事件一向最能賺錢,聯華卻不希望電影公司因此炒作,可見其道德的清高。
蒐集文物需花費許多精神和時間外,好奇心同樣重要。太平戲院曾於30年代進行改建,擴大規模。展覽內的改建平面圖將當時的規劃鉅細無遺地呈現,但這些圖則背後,原來也有段故。資料館團隊當年與源女士結束會面和分配文物時,無意中發現源女士的辦公室內有道未被打開的櫃門。怎料門後竟藏着多個厚布袋,而內裏裝着的,就是一張張改建圖則。若這道門當初沒被打開,太平的歷史便會缺了一部分。
傳承父親精神
訪問當天,源女士亦有到訪。這是她首次參觀展覽會場,當中許多被收藏了數十年的文物,其實她也未好好看過一眼。源女士頭上一頂橙色格子報童帽,配一身全白西裝和橙色外套,形象十分新潮,予人獨立爽朗的感覺,但談起父親源詹勳,她還是有股柔情在心中。
自小她便隨父親到處外出談生意,兩父女的感情十分深厚。問源女士最欣賞父親什麼,她很快便說,是他那「不怕蝕底」和一視同仁的做人態度。耳濡目染下,她慢慢成為了如父親般「抵得諗」的人,而在父親年邁之時,她更買了一間房子,將父親的用品和文件搬了過去,讓父親能安心工作。
展覽中一個較特別的展品,是源詹勳的袋裝散頁記事簿。源女士父親是個心思細密的人,喜歡將生活瑣事記在記事簿。從摘錄的十頁紙中,可反映出其生活面貌和香港歷史的變遷,筆直的紙張和工整的字體也反映出他是個相當有條理的人,實在是「字如其人」。
源女士笑言:「我呢世都為爸爸打工。」的確,若不是她竭力保存太平戲院的文物,就不能還原太平初始到結業的故事,更不會造就出這個展覽,為太平留念。幸好有她,太平的故事才得以流傳後世。
「故紙堆中覓『太平』盛世」
日期:28 / 5 – 17 / 10 / 2021
地點:香港電影資料館展覽廳
免費參觀
網址:www.filmarchive.gov.hk/zh_TW/web/hkfa/pe-event-2021-e-tp.html
(資料由康文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