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製雜牌老字號
實惠牛仔行
在巡撫街的轉角處,有家棲身於窄巷中的小店大隱隱於市,店上的遮陽帆布阻擋人們一探究竟,卻擋不了識途老馬鑽進去大開眼界。這是一家專賣牛仔衣褲的店子,驟眼看來好像連招牌都沒有,細心發現,原來是被高掛的數十條牛仔褲覆蓋着。
這裏的名字叫「實惠牛仔行」,一家典型街坊服裝店,專營牛仔用料衣褲,款式包羅萬有,有橡筋頭的、沒有橡筋頭的,黑色藍色、啡色灰色,抑或女裝男裝,一律齊備,而且價格親民。
知道記者在打聽小店的故事,正在等候取褲的叔叔便分享,在這裏改褲不用花錢更可即日取貨,店內即傳出一位女士的聲線插嘴笑道:「點止改埋,我幫你熨埋㖭呀。」這是牛仔行裏的日常,老闆夫婦和客人有說有笑的景象上演了四十年。在石湖墟扎根多年,老闆坦言這家牛仔行帶大了一對孩子,現在卻因為抵受不了租金加幅,還在思索前路,但會堅持做得一日得一日。
昔日生意興隆 嘆時代改變
「佢係阿萬,我係阿太,哈哈。」愛說笑的老闆娘簡單直接地自我介紹後,站在衣車旁邊的老闆終於開金口,提起夫妻檔創業往事。本身從事製衣的萬先生,四十年前開始在這舖位經營着牛仔行,服裝貨源來自他兄弟的廠房,品質一直保持水準,主要服務區內熟客和中下階層客人。
「我開始做嗰陣,唔好話龍豐、上水廣場嗰啲,連彩園邨都未有,火車仲行緊柴油;嗰時返深圳唔使錢㗎,你擒上去火車個窗就得,幾毫子都慳番。」他們創業之初,上水還未發展成新市鎮,旺場的地方只得此墟,當然不愁沒生意。萬太憶述,以往過年前夕,店外總是排起長長的人龍等候買褲改褲,「以前就多人,你睇吓,今日仲有十日就過年,我都仲得閒同你講嘢。」
隨着連鎖服裝店開得成行成市,牛仔行早已不是人們首選。萬生也知道人們喜歡名牌,奈何自己售賣的是「雜牌軍」:「我們的優勢只是有部衣車,可以即刻改即刻攞,大公司就唔得囉。」雖說生意不能與黃金年代同日而語,但仍不乏捧場客,相信是因為這裏貨如其名,一樣實惠。「梗係啦,賣得貴就冇人賣,但係,賣得太平又圍唔起租。」
水貨客推高租金 生結業念頭
萬生萬太的牛仔行座落巷頭單邊,店內空間只得約十呎,租金竟跟他們同姓三分親,都是「萬萬聲」。萬生憶述,開業當年的租金才不過三百五十元,近年卻「屢創高峯」;他伸手指向後方的新康街續道:「以前新康街唔使兩萬蚊,大大間舖乜都唔使包,水貨客嚟咗之後搶貴晒啲租,成幾十萬一個月,結果全被藥房攻佔,點做?」他們可有想過從遊客生意中分一杯羹?萬太即搭嘴:「自由行幫唔到我哋,唯一幫到我哋,就係幫我哋加租。」
雖則封關措施踏入第二年,藥房大規模撤出石湖墟後,市面湧現多個吉舖,但今年年初,他們仍難逃加租命運,「人哋出面個個減,就係我哋加,因為我做咗咁耐唔租唔得吖嘛。舖就業主嘅,要加都冇得反抗,係有得唔租嘅啫,即係執咗佢。」萬生說得無奈,慨嘆「水貨客」後遺症一直纏擾夫婦二人,使其近年不只一次萌生結業念頭。
「冇得怨,惟有怨自己唔本事,俾人淘汰係冇得改變嘅事實;這盤生意,正所謂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半生歲月都花在這細小的牛仔行,如今兩夫婦也長滿銀髮,七十有多的萬生仍堅持每日到店打理一番,豈止是為生意,為的更是與街坊的情誼;每當他跟熟客吐苦水呻生意難做,人們都勸他堅持,「唔係我唔捨得啊,係啲街坊唔捨得我哋,佢哋話如果我哋執咗,都唔知去邊度買褲。」 他說時笑得滿足。
十呎牛仔舖 捱大一對細路
「總之天跌落嚟當被冚,我合埋眼就瞓着㗎喇。」性格樂天的萬太也沒想那麼多,依舊默默地坐在衣車前仔細雕琢。她提起他們的一對子女早已出身,兩老其實可以隨時退休,「仔女都結了婚,做唔做都冇所謂,有得做就做囉。」
萬生忽地想起年輕時帶着一對孩子打拼的時光,「老婆又要湊仔、又要睇舖,咪綁住佢哋喺櫃面,驚佢哋衝出馬路,而家實俾人話虐兒,哈哈。」我想,他們除了成就出一家受街坊愛戴的老舖外,更大成就,應是靠着這家店養大孩子。萬太即笑着糾正:「係捱大,唔係養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