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風潮在這十多年於民間興起,舊建築、老店、經典的玩具家品,成為人們爭相追捧的對象。除了實體的東西,有些影像亦教人難以忘懷;影視文化保育組織VCRBase,早在二OOO年代開始已四處收集錄影帶,把錄影帶中的經典畫面重現人間。成軍十數載,如今已成為具影響力的懷舊平台之一,分享的內容不再局限於錄影帶片段,還有那些年的報紙雜誌;團隊也陸續加入年輕面孔,當中更不乏九十後,他們都愛收集錄影帶、卡式錄音帶、舊雜誌、一切與影視文化相關的東西。
廿四歲的Michael是VCRBase年紀最小的成員,不愛追逐潮流,卻獨愛七十年代的電視盛景,彷彿驅殻裏住着一老靈魂;另一九十後Samuel追尋舊片段來回憶童年時光;創始成員八十後的Ricky則靠着舊影像來窺探另一個時空;他們不曾經歷懷舊影像裏的流金歲月,卻有着各自各的懷舊原因,在變幻莫測的時代,擁抱他們心目中最美好、最有憧憬的時光,Relive in the old days。
麗的活字典 最年輕電視粉
「以前麗的曾經製作過很多䭝炙人口的劇集,很多也是創先河,有用菲林實景拍攝的《十大奇案》、陳振華主演的《電視人》、劉志榮做反派的《變色龍》、玩變臉的《天蠶變》……」懷舊影視迷Michael把七十年代的電視劇集如數家珍地說着,語調帶點歷盡滄桑之感慨,口吻談吐亦有點老氣橫秋,記者卻仍能在他臉上看到一些稚氣;在旁人眼裏堪稱「麗的活字典」的他,原來只得廿四歲。
Michael熱愛錄影帶中蘊藏的陳年影視印象,因此亦深入研究影視圈歷史;九十後甚至八十後,可能也不知麗的佳視為何物,前者早於八二年已易名為亞洲電視,後者則早於七八年結業收場;他卻情傾當年的電視風雲,「以前的劇集好看又有意義,現代人有太多娛樂,大家都說不會看電視,整個行業已經式微,不會再有舊時的製作水平。」
他娓娓道來自己「入坑」成為懷舊影視迷的經歷,「我是受家人薰陶才比較喜歡舊東西,因為小時候家裏的人都會看粵語長片,又會聽很多舊歌;我以往不會抗拒舊事物,但也說不上沉迷懷舊文化。直到在一零年左右,偶然聽到亞視的劇集主題曲,開始愛上麗的電視……」究竟是什麼旋律能把當時只得十三歲的他深深動容?「我已經忘記了,總之我聽罷那些歌很感觸,歌詞的內容讓我很感動,當時覺得以前的人好勁,填詞功力原來這麼深厚。」
「先接觸那些歌,再看看那些劇集,改變我人生。」真的這麼誇張嗎?「看舊戲令我更快成熟是事實,特別在人生哲理上;以前麗的劇集反映現實,從中學到很多一些做人的道理,例如出來工作之後,在商場上面對的、又或是上司下屬的爭拗……把劇集看完便會有心理準備,知道世途凶險,獲益良多。」
另類追星 跟老藝人飲茶
二○一三年,當時快將油盡燈枯的亞視,推出被網民揶揄為「回帶台」的歲月留聲台,全天候重播該台鼎盛時期的劇集和綜藝節目,讓Michael更加沉醉於數十年前的影視世界,到處搜羅當時報導明星花邊和節目動向的報章雜誌,包括麗的推出的《電視週刊》(後易名《亞洲電視》)、《金電視》、《大眾電視》等,獨缺《香港電視》;他笑指,「因為我是麗的死忠,不會關心隔籬台的消息。」
數年間收集過百本歷史刊物的他,更在Facebook建起了一名為「美好的年代 – RTV麗的電視」群組,「因為我想讓更多人認識一下麗的,有空的時候便會將雜誌和收藏品分享。」此舉吸引了VCRBase版主元老級文哥的注意,「他很驚訝原來我有這些收藏,認識之後才發現原來我是那麼年青,不久之後便加入了團隊,把自己的收藏帶過去,也協助日常營運等等。」
群組除了讓Michael結識到一班知音人,更意外地令他與一班當年出現在熒幕上的老藝人成為朋友,開展了另類的追星旅程,「我的群組開始受到麗的藝員關注,因為他們想看看自己以前的劇照,便主動聯絡我,這契機讓大家做了好朋友;他們知道我想跟哪個藝員碰面,會特地約他出來給我見面,他們的藝員聚會也會叫我一起去。他們當然也很高興時至今日仍有人關注自己的動向,亦覺得很有趣,為甚麼一個十七八歲的小朋友會喜歡看幾十年前的舊戲。」
不怕被標籤「老餅」
不止麗的,連五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曲他都很着迷,自己也解釋不到為何會有如此跟年齡不相稱的喜好,「可能是自己先入為主,會覺得以前的歌會好聽一點、入耳一點,哈哈哈。」相對於新舊文化,他認為舊日不論歌影視都勝過現在,甚麼K-Pop、rap歌,他也通通不感興趣,「我自己多數聽一些有功架、或者是資深的歌手。」
這是否代表他故步自封?「或者你可以把我理解作一個保守派吧,亦不是代表我不進步,事實上很多新事物都是由舊事物演變而成。對我來說,未看過的東西就是新的東西,在我心內沒有分新舊,我未看過的第一次看就是新的,經典的東西是需要一直流傳下去的。」
這個喜愛舊事物的「保守派」,原來正職從事科研工作。科技聚焦於將來,懷舊則着眼於從前,兩者在旁人眼中似有衝突,他則相信是有互補作用,「我覺得科技跟懷舊是兩回事,我是希望用現時的科技保育舊的事物,例如把錄影帶數碼化就是一例。」他笑指自己不是原始人,會把喜好和日常生活分得清楚,「在娛樂方面會懷舊,是心靈上的調劑。」
廿歲出頭的少年有着五十多歲人的氣場,喜好超越自己的年齡層;他坦言,反而會跟年齡相若的人有代溝,以往亦常會被同儕笑他「老餅」,「我認識的大多數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總之一談到舊的東西,他們就會說不好、老土。我覺得只是喜好不同而已,所以我不會在意,慶幸在網上找到志同道合的戰友。」
VCRBase是甚麼?
錄影帶 — 一種八、九十年代常見的物品,當時香港的經濟發展勢如破竹,很多家庭的環境改善了,錄影機也再不是奢侈品,錄電視成為了那時候你和我的日常;科技改變了我們許多的習慣,我們早已忘記了對上一次錄電視是哪年哪月哪日,家中的錄影帶可能已在將軍澳堆填區投胎轉世了幾次。
在那個保育意識仍在萌芽階段的年代,VCRBase便成立了;VCR是指錄影帶,Base則解作庫存。團隊成員早着先機,人棄我取,視錄影帶裏燒錄的電視片段為珍寶,皆因在他們眼中,每盒錄影帶都記載着的歷史。他們在O7年開始把珍藏的錄影帶內容數碼化並放到網上,旋即引來共鳴,掀起一股影視懷舊熱;現時團隊的錄影帶收藏量已達數千盒之多,亦有收藏雜誌報紙及電台錄音帶。團隊成員自費支出租倉、買錄影機和回收錄影帶的運輸費用,利用工餘時間替舊片段進行數碼化工序,為的只是公諸同好,希望吸引更多年青人加入團隊,一起承傳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