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穿上黑衣,在簇擁的教師遊行隊伍中,舉起手機,隨拍的一些影像,黑壓壓的,感覺沉重。
回家後,他回看其中一張照片,幾個年輕人站在遮打花園的簷蓬上,各自戴上頭盔和口罩、手持標語,正向着眾人鞠躬致歉。
「看得出,他們只有14、15歲。他們這樣說,『各位老師,這條路,我們會走下去,假若不成功,請幫我告訴下一代的年輕人聽‥‥‥』」說罷,陳sir(陳智偉)哽咽了。
不要以暴制暴
這場由教協發起的教師集會遊行,在黃色暴雨下進行,陳sir打着傘,只能隨人潮緩緩前行,「年輕人站在簷蓬上,我在簷蓬下,無法爬上去給他們遮風擋雨,很無奈。」
這一天,他跟平日以市民身分上街、高呼「林鄭下台」表達的訴求有點不同。「今日不是出來譴責政府或警察,因他們所作的,大家有眼見。」換上教師身分,他是要來告訴政府,不要以暴力壓制暴力,「年輕人只會以更大的暴力回應,但他們的裝備卻只是鑊蓋和水樽。」
他說,政權的「管教方式」,可能即時會達到表面效果,但會深化年輕人對政權仇恨,壓抑的憤怒會轉化成反社會意識,同時失卻奮鬥和追求理想的動力。「政府管治團隊入面,都是社會上的精英,為何他們無法解決問題?因為沒有放下身段,用心聆聽關心年輕人的訴求。」
陳sir曾當過十二年社工,後來體會學校是影響學生成長的關鍵,遂轉行當老師,執教鞭的日子也十三年。算一算,他接觸年輕人已有二十五年,現為一所band 3 學校的助理校長。他選擇到band 3學校工作,因有見教育制度令學校面對沉重壓力,甚至忘卻初衷。「究竟學校在乎收錄好學生,還是在乎培育每一個生命?造就成功學生的背後,又有多少失敗學生沒人理?」
他說,昨日教育局局長楊潤雄就中學生發起9月2日開始罷課發表言論,指學校不應受到政治干擾和剝奪學生的正常學習機會,他感到失望和不能理解,「這場運動是七百萬人的事,在學生身上發生,也在老師身上發生,他的言論看起來只有行政考慮,而不在乎學生的成長。其實,這兩個月的經驗,是很好的分享和學習機會。」
割蓆等於踢年輕人出校
陳sir說,這段日子,許多人覺得教師要與勇武年輕人割蓆,如果教師不能清楚表態,就等於縱容暴力方式抗爭。而他本身作為教師,亦不鼓勵暴力, 認為會帶來傷害和 影響社會上的其他人,「但是,大家不要期望教師要在這一刻離棄年輕人,這就等於你要將他們踢出校一樣,沒有一個人能接受老師這樣做。」
他說,不少社工會在身上掛上註冊社工證,義務跑到現場為年輕人提供支援。反之,教師的身分證明就是教協的九折卡,所以他會在手機套內擺放自己的社工證,以備現場有緊急事故,他也可以以社工身份從旁協助。
「其實,老師未必能在現場陪伴學生,但心裏是記掛着他們。」他和幾十個高中的學生,有個whatsapp羣組,早天有人在葵芳地鐵站施放催淚彈的現場,他就準備好提供一些資訊支援,例如送院或律師上的協助,也發短訊提醒學生今次運動的初衷,是希望社會進步,所有市民生活得更好。「不會因為年輕人選擇勇武抗爭,而與他們割蓆。」
他舉起手機拍下路上的人羣,大家高叫着「守護學子」、「守護下一代,良知」,看起來有點疲憊。
「我們是否可以慢下來作出調整,令事件可以有相對完滿的解決?」陳sir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