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土地是安身立命、扎根繁衍之所,在耕住合一的鄉郊裏,沒有農地就沒有家,無數動物亦會失去棲地,無處容身。
東北發展動工在即,政府預計在2019年下半年進行第一期收地,收購約68公頃私人土地及搬遷約五百個家庭,然而,穿梭於鄉郊暗巷幽徑的貓狗動物,今後何去何從,完全不在官方任何規劃和考量之中。
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民間組織「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走訪受影響地區(包括古洞北、粉嶺北及橫洲),進行動物調查,推算至少四千隻貓狗將因發展計劃而失去餵養者及家園,並有可能流落地盤、面對飢餓、病痛甚至死亡。
「戰隊」有見於政府並沒有相關的動物安置政策,十年前已在當地開展「捕捉、絕育、放回或領養」和救援工作,希望控制貓狗數量,以免牠們大量繁殖,到收地時有更多動物受害。
與此同時,「戰隊」倡議政府應向受影響戶放寬公營房屋飼養狗隻的限制,讓飼主與狗隻飼主一同上樓;並建議政府撥款增設動物領養中心,讓受影響動物暫時安身並等待合適的領養者。
曾出版攝影集《街貓》及《拾貓》的自由身攝影記者葉漢華,去年加入「戰隊」,為東北動物進行攝影記錄。他捕捉東北動物的崎嶇處境,畫面處理得冷靜深情,不浮於寵溺、不嘩眾取寵,也不避悲慟,平實有情地把牠們的生活勾勒在影像之中。
這些生命的輪廓,值得被記錄,被珍視。這一次,葉漢華更為《明周》讀者拍攝撰寫拍攝期間的所見所聞。
統籌:蕭曉華 鳴謝: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
動物失棲息地 誰關顧?
2018年9月,城鄉動物隊的隊友說到正在跟一羣關注新界東北動物議題的朋友合作,問我要不要加入。當地的動物工作遠比拍攝複雜,了解環境社區、絕育放回、領養、宣傳教育和政策倡議等,都是新團隊的要務。我想,每個人都可以利用自己的專長,為動物為社區出力,於是加入團隊,即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並開展在當地的動物記錄拍攝工作。
新界東北發展範圍混集寮屋區及農地,以古洞為例,河上鄉村是比較為人熟悉的其中一個村落,居石侯公祠是村內的地標建築,更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從河上鄉走過雙魚河的另一邊就是塱原濕地,那裏有不少農地仍然用於耕作,各種各類的蔬菜田園盡現眼前。除了農作業,這裏亦是動物棲息之處。
過往當攝影記者時,足迹多數在市區。即使要前往新界工作,多是速去速回,特別是東北地區,鮮有停留。加入「戰隊」後,主要在古洞參與絕育放回和拍攝工作,走了很多以前沒走過的路。
古洞跟市區的對比很大,第一個印象是亂。市區多數由南北或東西方向的街道劃分,串巷子的時候還可以大概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是,古洞沒有嚴謹的規劃,主路沒有特定的方向,而且很多支路,容易迷失。當然,這問題會隨着多走幾圈慢慢改善。
城鄉動物 境況不同
鄉郊跟市區的環境不一樣,居民對動物的態度亦然。整體上,東北居民比較可以接受社區動物跟自己同住。部分居民不抗拒社區動物來訪,甚至提供食物,之後社區動物就在後園或旁邊山頭開枝散葉。
鄉郊動物的生存狀態跟市區動物亦有分別。首先是數量,以貓為例,好幾個地點都有近二十隻甚至更多的貓。但在市區,很難想像有如此景況。如果有,大概已招來投訴,繼而撲殺,不會長存。好一些過往在市區的貓熱點,不是貓都給抓走,就是在絕育放回的控制下把數量維持在低水平,而古洞的貓,數字仍然在膨脹。
隨漁農業式微,拍攝時常見到不少地方給傾倒泥頭,甚至有人擅自把農地改為停車場、廢車場,甚至建築廢料堆填區,試圖藉此把土地的生態價值減低,方便日後更改土地用途圖利。他們飼養倉狗看門口,夜晚則把狗鎖在倉內。
狗的處境,跟以前聽聞的情況類似,無論是家養或用作防盜的,如倉狗,繁殖數量總是呈複式增長。數量多了,食物不夠,容易互相傳染小毛病。
另外,路殺也很常見。記得有一天,半個小時內就在兩個地點先後遇見貓的屍體,其中一隻小貓,死前五天才遇上過,當時還好好的。
大逼遷下的生存危機
走進東北之後,意識到很多自己以往看不見的地方,有無數社區動物面對即將來臨的大逼遷。
有成員在「戰隊」成立前就開始為區內貓狗絕育,但至今仍距離有效控制數量的目標甚遠。而且,這只是古洞北一帶的現況,同為發展區的橫洲、馬屎埔及洪水橋等,都存在相似的危機,日後被逼遷後,動物會面對各種生存
威脅,甚至被人道毀滅。
拍攝記錄,雖然進行了四個月,但其實進展不多。一來,跟隨「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進行絕育放回過程中不能任意走動,也就沒法拍攝。二來,要兼顧硬照及影片,亦有難度。最重要的是,路途始終遙遠,不如市區總可以在日常活動間安插時間,路過看一下也沒可能。這些限制,令我難以與當地動物好好相處,自然影響到記錄的深度。
其實,民間力量再努力也只能幫到很少動物,需要一個更有組織更恆常的方法,在問題出現前就得先行運作,譬如絕育放回是很重要的工作,必須有人去做。此外,也要為被逼遷的動物尋求安身之法。承擔如此大範圍的絕育工作,本來就不應該是民間責任,而且,民間也根本做不來,政府必須提供資源和政策,盡快處理受影響動物的絕育和安置。
沒有飼主的貓咪,多數獨行,非常警惕,藏匿在較隱蔽位置,自己捉蟲鼠或在垃圾桶搵食。
東北及橫州等地逐步收地時,動物將面臨各種生存威脅。
P R O F I L E
葉漢華,香港出生。預科時代開始迷上攝影,其後就讀並畢業於基督教服務處觀塘職業訓練中心,繼而把興趣轉化為工作,曾於多份報紙及雜誌任職攝影記者,現為自由攝影人。
近年作品聚焦動物議題,嘗試以攝影作為議題介入的手段。曾出版攝影集《街貓》及《拾貓》。2018年加入「東北反逼遷動物戰隊」,重新認識以往鮮有踏足的東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