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青年創立沙田交通關注組 興趣轉化力量 以行動改變交通怪象:我哋唔做,社區的聲音就會被忽視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00後青年創立沙田交通關注組 興趣轉化力量 以行動改變交通怪象:我哋唔做,社區的聲音就會被忽視

y220822lucas0059-1

隨着屯馬綫全面通車、東鐵過海段啟用,沙田區的鐵路網絡日益完善;可是,在政府「以鐵路為骨幹」的發展方針下,其他公共交通服務不斷削減,不論對內抑或對外的巴士路綫均面臨減班,甚至取消,區內居民的通勤選擇逐漸走向單一,通通擠進九卡車廂裏,令鐵路服務更見飽和。同時,去年區議會出現離職潮,沙田多個選區都有議席懸空,居民對公共交通服務的不滿,更是「有冤無路訴」。

Jon和Rex兩位年輕交通迷,分別就讀大專二年級和三年級,一直在沙田居住和成長,兩年多前成立了網上組織「沙田交通關注組」,在Facebo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發布區內最新交通資訊,同時透過實地考察、發起投票活動,鼓勵居民參與改革公共交通服務。Jon解釋,關注組成員無償付出額外時間,正正突顯交通規劃體制內的不足:「理想主義點說,是應該有行之有效的團隊去做我們做的事。點解我哋會出現,就是因為現時制度做得未夠好。」

二人作為社區的一份子,察覺街坊的聲音不時被忽略,令他們更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兩年以來,團隊費盡人力物力,即使趕「八半堂」仍不忘到巴士站實地考察,調查巴士班次和載客量,嘗試跟有關當局和服務營辦商「討價還價」,提交的計劃更曾獲政府垂青取用,努力並沒白費。「制度內正是缺乏這類職能,政府不做,惟有我們落手落腳做,讓整個規劃冇咁離地。希望整合民間力量,讓這些聲音被聽見。」

Rex(左一)和Jon兩年多前創立「沙田交通關注組」,努力向規劃者反映居民聲音。
Rex(左一)和Jon兩年多前創立「沙田交通關注組」,努力向規劃者反映居民聲音。

臨近暑假尾聲,Jon和Rex抓緊開學前尚有的空檔,繼續他們的「數車」行動—在巴士站點算各條巴士路綫的班次和載客量。晨光初露,兩人便在大圍火車站外整裝待發,浩浩蕩蕩的走到田心村外的巴士分站,記錄晨早隧巴的服務情況。他們走着走着,汗水已把口罩弄得濕透,但臉上似乎沒有絲毫倦意。

「開學嗰時,朝早數完車,就要趕住上八點半堂,睇住時間衝返campus。」Jon談吐口吻成熟,說起自己「數車」之日常。他平均每星期數一次車,每次耗時個半鐘,雖覺是件苦差,但讓他樂此不疲。站在一旁靦靦腆腆的Rex則說,每逢暑假,他們平均每天都會花上逾一小時處理組織事務,「幸好我們還是學生,還有空檔。」

田心村是多條途經西隧的沙田過海特別綫的巴士尾站,巴士在此站上客後便徐徐駛上青沙公路展開大長征。Rex從背包掏出一疊自的「數車表」,清楚列出巴士路線號碼、到站時間、載客量等等;七時開始,二人便抖擻精神等待着每一輛巴士的到來。Rex介紹,約七、八年前左右,沙田區早上時段的隧巴班次開始從紅隧改行西隧,「是一種突破性的轉變,可是,這種大刀闊斧、尋求改變的魄力在後來已不復見,令區內路線發展計劃停滯不前,流於小修小補。」專注地觀察之餘,他也不忙解釋區內交通現狀。

一旁的Jon雖忙於揸筆記錄,也提到自己的觀點:「服務改動若要適合市民,很難單靠營辦商或政府主動地監察服務水平,若缺少民間的壓力一路推動,難有切合真實需求的服務出現。」這是關注組誕生的其中一個原因。

自從屯馬綫和東鐵過海段相繼通車,沙田區的巴士班次不斷削減,服務為居民所詬病。
自從屯馬綫和東鐵過海段相繼通車,沙田區的巴士班次不斷削減,服務為居民所詬病。

民間缺少壓力團體 交通迷願出一分力

兩年半前,Jon跟Rex眼見本港的交通規劃一直欠缺社區參與,因此希望組織平台,在網上建立專頁跟街坊交流,同時與政府部門和公共交通服務營辦商探討協商的可能,把居民意見反映給規劃者;「沙田交通關注組」便應運而生。兩位創始成員在中學時相識,現時仍是學生身份;Jon是大專文科生,Rex則在大學修心理學,暑假後準備升三年級。雖然二人所學科目也跟交通規劃無關,不過,他們從小已是名交通迷,雖未至於狂熱分子,但對巴士和鐵路一直抱濃厚興趣。

本地交通迷圈子規模龐大,對巴士和鐵路沉迷,絕對不等於小孩子玩意。Jon正正希望憑藉交通迷的身份,利用自己於這方面的豐富知識,參與交通規劃議題,對社區建設發揮更大作用:「我不敢說我們能起到很大改變,今時今日,要在民間很有力地揸住bargainingpower不是一件易事,但我們嘗試做的,不單止是圍爐取暖、單純當作一個興趣,而是希望期望惠及更多人、惠及真正的服務使用者。」

關注組的固定成員除了他們兩人之外,還有一位後期加入的Calvin,三人主力更新社交媒體,負責撰文和製圖,並就政府的規劃建議作分析評論,以引導街坊討論交通議題、反映意見。除了三位固定成員,亦有為數不少街坊「自動請纓」;這種街坊遍佈沙田不同地區,包括火炭、大圍、馬鞍山等,經常就交通服務情況在關注組的社交平台和群組留言「報料」,有時甚至對組織提出的提議作出反建議。關注組自二○年三月建立以來,發帖數量至今已近八百條,幾乎每天都有新帖子,似乎比巴士公司還要勤力。

兩人手持自製的「數車表」在巴士站記錄班次、載客量等情況。
兩人手持自製的「數車表」在巴士站記錄班次、載客量等情況。
雖然營運關注組是義務工作,但兩人依然認真對待這件事,每周也至少抽空一次,在清晨時分展開「數車」行動。
雖然營運關注組是義務工作,但兩人依然認真對待這件事,每周也至少抽空一次,在清晨時分展開「數車」行動。

議會權能受限 難阻不合理路綫改動

「若說實際付出的時間,除了數車之外,更多的時間反而花在背後的工作,例如要細閱政府傳給區議會的文件。」Rex所提到的文件,正是簡稱RPP的「年度巴士路線計劃」。運輸署每年都會就巴士服務進行檢討,由巴士公司自行制定改動方案,再交回運輸署審批,雙方得出共識後便會製作RPP交給區議會討論。但Jon提到,RPP行文艱澀冗長,普羅大眾對有關資料普遍感到困惑難懂,一般人也沒太多心機時間去讀,「所以關注組便要為文件『翻譯』成『人話』,把內容轉換成易入口的資訊讓街坊了解,這才是我們最花時間的地方。」

他續提到,近年運輸署有不少服務改動提議,都讓街坊感到匪而所思,亦跟民間一路以來爭取的改動相距甚遠。他指,近兩年RPP裏提及的不少改動被「綑綁式」處理,一些多數居民認為應獲通過的改動,往往聯同一富爭議性的建議一併處理,「以乘客角度,會覺得政府做得不夠彈性和effective,有一些可以稍為fine tune的改動,變成整個計劃擱置,往後十年八載又不再提及,往往錯失了時機。」

雖然改動計劃需經過區議會討論,但Jon指出區議會的決定並無法定約束力,只是一個純粹的諮詢形式,運輸署不一定會言聽計從,「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們能預見政府在規劃的時候,不一定能反映地區人士聲音,變相巴士公司的決定未必能符合街坊需求。」Rex補充,根據慣例,運輸署通常都會聽取區議會的建議,但這不是絕對保證,「區議會唔係冇用,但這個『不一定』,往往成為了街坊民意不被反映的結果。」

另一方面,區議會去年出現離職潮,沙田區亦不例外,共有卅三個議席懸空,居民更難下情上達。Jon認為,規劃者的「離地」決策全因民間沒有渠道,「正因如此局面,我哋覺得有啲嘢唔應該係咁,唔好等喇,有啲嘢趁做到嘅時候,就試下fight for一啲嘢啦。」

關注組經常在社交平台發帖,向街坊闡述區內最新交通服務情況。
關注組經常在社交平台發帖,向街坊闡述區內最新交通服務情況。
團隊亦會為交通服務規劃進行倡議,並向政府提出改善方案。最近,運輸署採納了他們爭取多時,增設學校特別班次的建議。
團隊亦會為交通服務規劃進行倡議,並向政府提出改善方案。最近,運輸署採納了他們爭取多時,增設學校特別班次的建議。

鐵路擴展外 搭「有位坐」巴士的選擇權

談到最近困擾沙田居民的頭號民生大事,莫過於是鐵路服務擴展後,巴士服務接連減班或取消的現象。作為本港首批衛星城市之一,沙田區的特色,就是鐵路覆蓋範圍廣泛。Rex計算過,在全港十八區中,沙田擁有最多重鐵(不計輕鐵)車站,屯馬綫沙田段前身 —「街坊鐵路」馬鐵,連同歷史悠久的九廣東鐵,一共在區內擁有十四個車站。「當東鐵過海、屯馬綫全線通車,沙田區很多巴士路線亦無奈減班。」

Rex以來往愉翠苑和港澳碼頭的過海隧巴182綫為例,減班前繁忙時段最密為十分鐘一班車,現已拉疏至十八分鐘,其餘時段則為廿五至卅分鐘一班,班次比起以往足足少了一倍。然而,這些例子並非只見於過海隧巴,部分接駁鐵路站的巴士線,以及一些沒有跟鐵路走線重疊、接駁區內鐵路站的路綫也同被削班,情況愈來愈不理想。

「這絕對關乎選擇權的問題。乘客對自己選用哪種交通工具的取態,是否能被完全充份反映?從另一角度來看,會否是因有一方的交通服務被削減,街坊才轉投另一種服務?」Jon說,東鐵過海無疑為沙田居民帶來更快捷方便的通勤服務,但仍有街坊不介意花多點時間,喜歡選「有位坐」的巴士服務,巴士減班卻讓居民少了乘車選擇。「聽過有街坊透露,唔係佢想搭鐵路,而係佢冇可能企喺度等部巴士廿幾分鐘,先焗住去搭鐵。」

新巴城巴宣布於明年合併,交通迷圈子以至民間對巴士服務的想像空間也大增。比起減班削綫,二人均建議,調整一些不合時宜的路線設計,才是讓乘客受惠的良方妙藥。他們一直倡議資源整合,把更多車輛投放於直達市區的路線,或加強接駁區內鐵路站的短途路線,更貼合居民需求。但Jon嘆道,奈何署方往往只把每組路線個別處理,「削線、減班只是短期措施,若要長遠地、真正而妥善地去解決社區對外對內的交通問題,是需要區域性大型重組,而不是短視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Rex笑着和應:「我會形容是斬了腳趾,依然避不到沙蟲。」

關注組不只關心巴士相關議題。剛從田心村巴士站「數車」後,Jon和Rex又回到大圍火車站,準備視察從馬鐵轉車到東鐵的人流。
關注組不只關心巴士相關議題。剛從田心村巴士站「數車」後,Jon和Rex又回到大圍火車站,準備視察從馬鐵轉車到東鐵的人流。
二人途經大圍迴旋處時,也不忘駐足看看繁忙路段的路況。團隊期望將來涉獵更多道路相關議題,因道路網與交通服務環環相扣。
二人途經大圍迴旋處時,也不忘駐足看看繁忙路段的路況。團隊期望將來涉獵更多道路相關議題,因道路網與交通服務環環相扣。

和運輸署做「筆友」 反映居民心聲

兩人道出區內交通規劃困局後,不願坐困愁城,便想去做一點事。在區議會議席懸空、街坊申訴無門之際,他們希望充當居民與規劃者之間的橋樑,將居民期待已久的訴求搬到輿論之中。Rex說:「我們嘗試直接跟運輸署做『筆友』,不斷有書信來往,把我們看到現有服務的缺陷,聯同街坊意見直接和運輸署反映。」他們連日來在社交平台發布關於巴士路線減班的消息,召集街坊意見,如火如荼地草擬改善服務提案,提交運輸署及各服務營辦商。

Rex雀躍地提到一件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戰績」:政府曾在零諮詢的情況下開辦了一條來往廣源邨來往第一城的專線小巴路綫,街坊當時大感不滿,因為該區已有大量替代服務,反而欠缺來往石門的車輛,「我們當時就聯同區議員,建議將那條線改去石門,並提出了詳細的走線和服務水平建議讓署方參考,最終方案有幸得到實現,成為了今天的65M小巴,讓我們感受到,真的有些改變出現了。」最近,團隊亦成功爭取巴士公司開辦兩條學校路線,也是他們花上一年多換來的成果。

不過,他們的自發舉動,並不是每次也換來署方的積極回應。Jon提到他們最近不斷跟署方聯繫,將團隊的論述和考察數據一一呈上,但得到的回覆只是一句「備悉」,並沒保證意見會被慎重考慮。他無奈笑笑:「署方消極回應,算不算是as expected ?」Rex點頭回道:「意料之內吧。本身規劃者對外間的意見,通常都有這樣的反應。失望固然會有,但正正是現在的處境咁唔理想,更希望能繼續做落去。」Jon也深信:「理據一定在『有做功課』的一邊。如果連我們民間自發的組織也不做,今時今日更難奢望有誰人能擔當這一角色,既要付出人力,又要跟hea覆你的人去周旋。只期望見到幾多,推動幾多,行得一步多一步,好過我們不發聲,然後『被代表』,默許了很多事情的發生。」

Jon認為交通是社區重要議題,與居民生活悉悉相關,關注組的社交平台,正好讓沙田街坊集中討論交通議題,表達訴求,分享所見所聞。
Jon認為交通是社區重要議題,與居民生活悉悉相關,關注組的社交平台,正好讓沙田街坊集中討論交通議題,表達訴求,分享所見所聞。
仍在就學的他們,雖然要兼顧學業,但也堅持花時間處理組織事務,Rex坦言:「冇興趣就唔會繼續做啦。」
仍在就學的他們,雖然要兼顧學業,但也堅持花時間處理組織事務,Rex坦言:「冇興趣就唔會繼續做啦。」

為社區付出背後 也在學習和成長

隨着暑假快將結束,兩人也準備回到上學的節奏,到時還能像今天般一大清早走來巴士站罰企嗎? Rex指,他們與其他類似的交通關注組織都有一共通點,就是局限於人力資源:「又要數車,又要出post,又要看文件,但又只得幾個學生去做,一去到開學就好忙。」兩年後,他大概已離開校園投身職場,想到這一點,也對關注組的前途有點擔心:「有時會諗,我哋而家得閒啫,但終有一日要面對考試、甚至之後出來做嘢,面對未來很多未知之數;都會去想,究竟(組織)應該怎樣走下去、怎樣維持與街坊的聯繫呢…我們都在想。」Jon沉思一會道:「我哋花時間數車,呢件事係好癲,但我哋仲可以癲幾耐呢?」

「不過每當得悉我們關注的服務情況有改善,一些街坊欣賞我們做的工作,往往給予我動力繼續做落去。」對於Rex而言,看到關注組的Facebook平台有街坊踴躍留言,甚至已經成為常客,都讓他相信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老實說,如果冇興趣都很難繼續做。除了興趣,我在當中也學到了很多。」亦因如此,他由開Facebook之初用小畫家製圖,到自學使用AI(Adobe Illustrator),盡力提升團隊的美學水平,也不斷摸索如何跟區議員溝通、如何周全地構思規劃建議。

不知不覺間,他也發覺自己成長了不少,「現在的我,能流利地說話,很難想像我在三四年前,說話總是甩甩咳咳。透過這兩年的鍛鍊,我好像發現到另一個不同的自己。」談吐較為老成的Jon,也認為自己在這段日子裏有所得益:「kind of係equip緊自己。講辛苦,好多嘢都辛苦,但不單止是我為這件事付出,我當這是一個學習過程,真的讓我們獲益良多,這是真心的。」

在公民社會低潮期,這羣年輕人依舊抱着一腔熱血,嘗試以不同渠道和方式,推進值得大眾關注的民生議題。Jon的最終心願,竟是能從組織中「退休」:「我們經常說笑,最好就是有一天,像我們這類的交通關注組能執晒笠。其實不應該由市民來做這些本應有人負責的工作,這不是最理想和sustainable的東西。如果有一日,我們能『退休』,就代表這個社區的交通規劃已經有所改善。」他以提高街坊對交通議題的意識為組織的長遠目標:「關注交通規劃不是幾個人的事,而是一種精神,需要不斷帶動多些人去參與。當大家都有強烈的sense,至少知道自己也能take action,做一點事,做得幾多得幾多。」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