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場地下那一層,屹立了一間立業半世紀、名字充滿法國風情的”New Charmes De France”髮型屋,店內裝潢簡樸也帶點年代感,混雜着美式barber shop跟上海飛髮舖的味道,每張理髮櫈都是歷史。
髮型屋在分域碼頭的鼎盛年代,一天需迎接過百水兵。如今水兵不來了,依舊有不少名人政要慕名光顧,坐上客包括曾蔭權、曾蔭培兄弟、影帝黃秋生、前美國總領事夏千福等。限期將至,老闆亦未有搬遷的打算,店內員工除了捨不得一班熟客和場內其他商戶,也難忘記那個曾被西方人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的香港。
水兵髮型特點
遊人走進髮型屋,總被內裏的懷舊氣氛吸引,嚴師傅卻有點納悶:「我自己又覺得沒什麼特別啊,幾十年也沒裝修過。」年逾七旬的他在廿歲那年入行,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大半世紀,退休後技癢難忍便來到這裏工作。
嚴師傅在數年前開始在髮型屋工作,當時還能嗅到海水的鹹味。「一隻軍艦,加上護航艦和補給艦,在西環轉乘駁船上岸,動輒便來個五六千人。其實軍艦上也有人替水兵剪髮,不過他們嫌俹簁,所以都會到這裏光顧。」
想不到登岸的水兵原來已是最後一批,大海旋即成為沙塵滾滾的新填地。數年過去,為水兵理髮的印象,嚴師傅仍記憶猶新:「西人跟唐人的頭髮是有分別,剪水兵更要考究,好像黑人的髮質又很不同,要用另外一種手勢。」
他詳細講解水兵髮型的特點,就是兩旁要剷青,怕脫下軍帽後頭髮會亂。談起自己的拿手本領,頓時變得精神奕奕。
經歷填海後,碼頭功能不再,但髮型屋也不愁沒生意,本地客亦會慕名而來。「都是西人為主,歐美人、巴基斯坦、印度人大概佔六成,剩下四成是唐人。他們都是你傳我、我傳你,傳下傳下,連一些領事和西人十大富豪都來這裏剪。」
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我在這裏的日子不長,但這間髮型屋的歷史就很長喇,不信你問問Nancy。」他的同事Nancy絕對是髮型屋的老臣子,替這裏的老闆打工近六十年未曾跳遭,「我跟着髮型屋,由都爹利街搬到China Fleet Club,再搬去新鴻基,最後在這裏落腳,想不到也在這裏結束。」
Nancy坦言,在半年前才正式收到通知,商戶需在明年一月前搬走,「幾十年就當然不捨得吧。」她說得滿臉瀟灑。面對商場要關閉的消息,他們都好像看得「好化」,細看之下,發現他們有點悶悶不樂。
「因為生意好差嘛。」嚴師傅無奈道。原來在這兩年間,店舖一直在蝕錢,早已移民加拿大的老闆亦有點意興闌珊,「疫情影響生意是固之然;疫情之後,你也知道,有很多外資公司撤走,就連本地人都紛紛全家搬走,怎會有生意?」
Nancy說得有點不甘心:「美國商會又走,歐洲商會又走……」她還記得在那些年頭,接觸過世界各地的過客,人人都說香港好到不願走,「他們無論是來工作或只是過境,個個都不捨得走,個個都說香港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就算公司把他們調走,都一定要找另一份工留在這裏。」可惜這城市也變了樣。
難忘無敵海景
海軍商場留不住,已成定局,但跟身數十年的剪刀依然鋒利,嚴師傅內心仍渴望有轉機:「當然想繼續做,我們雖然老,但個個身體都好健康、好精神,又有熟客,商舖之間又相處得那麼好。」
實體留不住,惟獨思憶永長存。「那時候麥當勞還未執笠,放工去買個魚柳包,坐在室外座位嘆海景,仲正過去隔壁的Grand Hyatt。」這是Nancy在海軍商場裏最美好的記憶。
髮型屋十年如一日地不變樣,屋外的世界卻天天改頭換面,惟歎滄海桑田。還好,他們好像在某一刻按下快門,把這裏定了格,讓人們能在這空間中眷戀着從前的美好。可惜推土機快將來到,Nancy無奈花無百日紅:「幸運的是,我們都經歷過香港最好的一刻。」屋內屋外的一切俱往已,但回憶也足讓他們一輩子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