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突破四萬美元,創年內新高,再次顯示,儘管起跌無常,波幅極大,加密貨幣市場仍然興盛不衰;另一方面,加密貨幣交易過程所造成龐大的能源消耗,亦引起國際關注。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Vrije Universiteit Amsterdam)博士候選人Alex de Vries近日發表一項研究,指出一次比特幣交易,平均而言,就足以耗費一個後院泳池的儲水量,耗水量比傳統信用卡交易多出六百萬倍。
比特幣的「水足跡」是2萬2千公升水
據《BBC》報道,該研究發現,二○二一年比特幣的交易已耗費16,000億公升水,估計二○二三年的全年耗水量更將增至22,000億公升。Alex de Vries說,進行這種加密貨幣交易,消耗世界各地的水資源,「這種情況見於中亞地區,亦見於美國,特別是美國的加州。隨着氣候變化加劇,情況只會愈來愈糟」。研究顯示,全球有三十億人正面臨缺水問題,而且未來幾十年情況還會持續惡化。
「挖礦」變「挖水」
比特幣交易過程需要用到龐大的計算能力(Computing power)——劍橋大學的數據顯示,比特幣的耗電量已接近波蘭全國的用電量。比特幣耗電量大,早為人詬病,較少人留意到的是,正因許多發電廠在發電時需耗水大量的水降溫,而比特幣交易過程中所使用的數百萬部電腦亦需靠水來冷卻,因此製造和交易比特幣耗水量極大。
Alex de Vries指出,比特幣的「挖礦」交易模式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礦工」透過審核交易以換取獲得貨幣的機會,過程中他們會互相競爭,意味着同一筆交易經由數部耗電量巨大的電腦進行多次處理;不過,若能改變比特幣的交易模式,將可大大減低其用電量及耗水量。
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金融學副教授Larisa Yarovaya指,相關監管機構和大眾應關注,在水資源短缺的地區是否適宜進行比特幣挖礦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