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主人的生死課】通過繪本讓孩子了解動物生死 自幼培養生死觀 殯儀社企「一切從簡」創辦人伍桂麟:動物生死教育不只是說動物死亡,也要說怎樣尊重生命的價值
生死有時,面對死亡,是人生其中一個重要課題,一直在生死教育議題上深耕的香港生死學協會創會會長、殯儀社企「一切從簡」創辦人伍桂麟(Pasu)說,「動物生死教育不只是說動物死亡,也要說在牠死前我們如何照顧,如何相處,怎樣尊重生命的價值。」
談到動物生死教育,不免說起銅鑼灣寵物店於一月出現Delta病毒確診個案,於是政府宣布人道毀滅全港寵物店倉鼠,並建議市民交出家中倉鼠的風波,有家長為防染疫,忍痛將寵物送走,令兒子痛哭失聲。雖然佛學有說「眾生平等」,但疫症當前,當人的生命受威脅,人和動物終究有別。然而,從動物的生死推而廣之,可以讓大家觀照人類的生死。
培養同理心和尊重
訪問就在位於深水埗的「一切從簡」進行,小店內裝潢簡潔明亮,原木色的書架上放滿了大量與生死教育有關的書籍,當中不乏可以讓大小朋友一起閱讀的繪本。我們續說起近月的倉鼠事件,Pasu分析小朋友在面對動物離開時的心情,「平日被照顧的小朋友第一次做照顧者的角色,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大責任,如果動物死亡,他可能會take得好重,而大人未必發覺。」有的家長可能覺得當初不過是買了一隻寵物給小朋友,若寵物離去,大不了再買;也有家長其實也未必樂意把倉鼠交出,但為防子女染疫,只能無奈地屈服。
姑勿論政府決策的對錯,動物總有一死,Pasu點出,「如果死亡是必然,在死亡前如何表達自己的愛才是重要。」當他向小朋友講解生死教育之時,定必會把動物的議題包括在內,因為了解動物的生死,是讓孩子正視死亡的入門級課程。「做生死教育的時候,很少直接和小朋友說明人的死亡。」他傾向先說明花草樹木的枯萎,引伸至野生動物的死亡,然後說寵物離世,最後才觸及親人離世的話題,按步就班地講述生死命題。「這是一個很好的演練,因為有朝一日,小朋友也要面對爺爺嫲嫲,甚至父母老去。」
他翻開去年十一月與小樹苗合作推出的繪本《生命的旅程系列:說再見!》,道出繪本怎樣成為教育的媒介。書中的故事〈小狗灰奇〉中的小主人小迪,面對愛犬灰奇走失,他首次失去一段關係,不由得陷入了傷心、無助和內疚。「書中以生活化的角度,講述何謂死亡,如何面對分離,學習理解隨之而來的情緒起伏。」自幼培養生死觀,能有助紓緩小朋友在面對死亡的激動、恐懼、怨憤等情緒,「面對重疾和死亡,他們的內心會更強壯,而不致驚惶失措。」
要面對生死,Pasu明白這並非易事,但他強調,「不需要刻意說死亡是很正面或冇嘢」。小時候,他養過兩隻狗,有十多年歲月也有牠們相伴,因此很明白動物是主人很重要的陪伴者和聆聽者,若牠們離世,必然是個打擊。「人與人的關係比較錯綜複雜,但飼養者和動物的關係比較單純,你付出多少愛予小動物,一般而言,動物也會給予你相應的回應。」因此,從小培養同理心也是關鍵,「建立小朋友對不同的人也好,生命也好,都有同一份尊重和愛。」
動物安樂死?
話題兜兜轉轉,重回動物「安樂死」的話題上。皆因不少主人也會在愛寵病重之時,面臨這個抉擇,無論作何選擇,也免不了痛苦和掙扎。身為基督徒的他沉吟片刻,說自己不會說贊成或反對,「我沒有答案,但我傾向讓牠舒服自然地離開,而不是加速牠離開。」他續說,「我不應該做決定中止生命的那個人,我有責任照顧到最後,最後不是代表勉強延長其生命,而是讓牠好好地生活到終止那一刻為止,好好照顧到他生活的結尾,而不是純粹地不讓牠死,或是為了讓牠少點痛苦就讓牠快點死。」
他說,或許日本繪本《希望牧場》能視作對這個爭議的回應。這本書原本乏人問津,在倉鼠事件發生後,他舉行了一場有關寵物離世的直播,期間推薦了《希望牧場》,其後很快便售清。作者森繪都與繪者吉田尚令根據僅存於日本褔島第一核電廠警戒區內的「希望牧場.褔島」之事蹟創作,刻畫了日本「三一一大地震」之後一位養牛人的故事,由於核輻射外洩,當地有牧場被劃入警戒區內。區內杳無人煙,但有一位養牛人決意在牧場留守,即使這些牛隻已受污染,無法再讓人食用,他依舊堅持繼續飼養牛隻。繪本結尾處寫道:「而我是個養牛人,會負起餵食的責任。這是注定的,我會和你們一起待在這裏,不管有意義,或沒意義。」Pasu認為這本繪本實在是發人深省,「到底他做的事是基於對動物的愛還是責任?」
在香港推廣生死教育,殊不簡單,Pasu坦言,「我們的社會比較功利,對物質以外的需求比較少。」不管是對人,還是動物,同樣如是。他苦笑着說,「對人(的生死教育)也不足夠,動物怎會足夠?」
殯儀社企「一切從簡」
地址:深水埗長沙灣道266-268號 昌發商業大廈3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