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歲收到一本論老年的書,芒格大為高興,並受此啟發,寫了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收錄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他收到這本論老年的書後,再活了十七年,死前仍在為「股神」巴菲特旗下的巴郡工作。
巴郡副幫主芒格(Charlie Munger, 又譯蒙格)於二○二三年以99歲高齡離世,留下金錢、股票、語錄和著作。
有人說,「股神」巴菲特是世界上第二聰明的人,因為天下第一聰明人的位置永遠留給了他的好拍檔「窮查理」(芒格自稱)。
芒格被譽為當代「富蘭克林」,除了投資了得 (他對巴菲特最大的影響是這個投資理念:用超低價買一隻股票不如用普通價買一隻好股票) ,還嗜書如命,知識豐富而睿智,所寫文章,往往另闢蹊徑,從另一角度剖析問題,視野廣闊,結論大膽,當頭棒喝之餘,又帶着人生各種況味。
很多人讀了2005年出版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Poor Charlie’s Almanack),特別推崇該書第一講《如何讓自己生活悲慘》,這其實是「窮查理」的一套「逆向思考」方法,例如別人問他如何買股票發達,他首先思考的卻是「怎樣保證你會傾家蕩產」,例如別人問他如何過一個成功的人生,他從最負面的事情開始思考,於是得出「不要吸毒」和「不要被汽車撞死」的結論。
不過,芒格還有一篇文章,收錄在最後,名為《老年萬歲——受西塞羅〈論老年〉啟發》,較少人引述,同樣發人深省。
這篇文章的緣起為芒格在八十二歲時收到的一份禮物。那是一本書,是富蘭克林一七四四年翻譯的重印版,名為《西塞羅論美好人生》(Cicero, On a Life Well Spent)。芒格很高興,因為這部作品包括了〈論老年〉一文,文中充滿了對老年的歌頌。高興之餘,芒格心忖,送一本論老年的書給一個老人,「並不怎麼高明」。不過,他翻讀之後,又覺「深得我心」,因為如果是他讀高中滿腦子都是如何討好美女同學的時候,這本書就會變得「毫無用處」。
美好晚年的十五個重點
這篇文章重點如下:
一、老年不是人生較差的那一部分,不是年輕時美好生活的殘留。
二、老年人,好為人師,惹人反感,可說是一種社交缺陷,但這其實是有益的品德,因為有利於傳播知識。
三、年紀愈大,愈常陷入個人的沉思之中,而對別人的談話無動於中,因而被責難,偏偏這也是優點,因為數學家整夜都在思考一道數學難題時,並不會因為看到日出而驚喜。
四、年輕時把工作做好,因為當年老時,回憶起來會倍感快樂。
五、歷史上許多將軍、政治家和文學家在晚年時取得極大成就,這些長者會為自己長期而優異的表現感到幸福。
六、年齡漸大,體力漸衰,但是體力的優勢和價值不會高於智力。
七、一息尚存,就應該不斷學習,自我提升,例如蘇格拉底晚年仍學習演奏提琴。
八、思考哲學問題,人就不會在人生任何階段迷失。
九、老人若有錢,就不應貪婪,因為沒有甚麼比靠近人生終點還財迷心竅更荒唐且沒有意義。
十、不必害怕死亡,因為結果只有兩個,一是在來世過着永恆和更好的生活,一是沒有任何痛苦的感覺。
十一、老人不應提前退休,應造福後世,貢獻自己至最後一刻。
十二、如果你生活方式正確,你在晚年時只會比年輕時更幸福。
十三、跟志同道合好友歡聚能讓生活更美好。
十四、偶爾到鄉間別墅小住也能讓生活更美好。
十五、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老之前被好好地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知識、光榮功績和高尚品德的生活。過這種生活的人從年輕時就致力提升自己,而且在其晚年收割最幸福的果實。這不僅是因為這些經歷將陪伴他終身至死,也因為他見證了個人的良心,而美好的回憶將會給靈魂帶來莫大安慰。
富蘭克林的精彩晚年
「窮查理」引述了西塞羅的觀點,文末提到富蘭克林和巴菲特都是這種思想的傳人。該文最後附上天才富蘭克林晚年所作的貢獻:六十一歲發明了一套音標字母系統;七十歲參與《獨立宣言》定稿,之後任職駐法國大使;回國時接近八十歲,成為廢奴主義者,解放了他的兩個奴隸,最終成為「釋放遭非法禁錮的自由黑人協會」會長;八十一歲制定了《美國憲法》。三年之後與世長辭,死亡之前他還在寫自傳,只寫到他五十一歲時的經歷。
(編按:西塞羅,羅馬共和國晚期政治家、演說家和哲學家,他反對獨裁,擁抱自由主義,被稱為倡導三權分立的先驅,六十三歲被政敵馬克.安東尼派人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