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試卷換一張入稟狀 中學生與高等法院的距離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從一份考卷看歷史課

一張試卷換一張入稟狀 中學生與高等法院的距離

m200608-jaedus-004

傳個短訊邀請訪問,對方已讀不回。問曰不如來電談談?約好晚上九時。等到十一時,鈴聲終於響起。問了幾道熱身題目,他忽然尷尬地問:「還有幾多道問題?現在很晚了,剛開完會,很累。」記者瞄一瞄錄音筆,心裏暗忖,才談了九分鐘。遂無奈改期,就約在他們工作室。結果訪問當天早上,他再傳來緊急信息,說要出席記者會。多番折騰,共改五次時間。明明大學學期完結了,應屆考生也在享受悠長假期,何以這羣人比老師教授還難約?

翻開報紙港聞版,自有答案。試題風波、國歌及國安教育,關於教育的議題,幾乎每天都看到幾個熟悉的身影。難怪甫坐上沙發訪問,剛會見完傳媒的他劈頭第一句就是:「最近忙到窒息。」

這是「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發言人、前眾志副主席鄭家朗,旁邊是青年政治關注組成員Mickey。他們手上的一疊入稟狀,可能會改寫五千二百一十四名考生的命運。

edu_06
鄭家朗: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發言人、前眾志副主席、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Mickey:青年政治關注組成員、中六理科生、應屆文憑試考生。
二人希望手上的入稟狀,可以還考生一個公道。

一場考試 一場訴訟

「司法覆核,是指市民就行政和立法機關及公共機構的行政決定,要求法庭判斷有否違反法律或《基本法》規定。」對許多應屆文憑試考生來說,「司法覆核」不過是通識書上的一串文字。四月下旬才溫習過這課題,事隔兩星期,五千考生隨即捲入歷史科試題巨浪,與高等法院拉至最近的距離。

教育局要求考評局取消歷史科試題,引起各界關注,其中包括「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平台由三個學生組織組成,包括香港思流、前香港眾志和青年政治關注組,成立目的是為中學生發聲及籌組活動。他們想也沒想過,考生重視的文憑試竟然會引起一場風波。成員分享新聞後,眾人嘩然,覺得事件脫離不了政治意味。

「政治不應進入校園,文憑試卻繞過了程序而設立了禁區?」「三年前(文憑試歷史科)問過『會否支持中共*』這樣的考題,現在卻連中日戰爭也不能談,師弟妹還可討論什麼?」「寫了二十分鐘,現在咩都無晒。」聽到考生的心聲,幾個成員都擔心,此例一開,以後其他試題都可隨意取消。他們想為考生討回公道,他們收集六萬個簽名,想過到教育局抗議、申請禁制令……但他們覺得,龐大的民意,政府也未必會聽,何況只是集合學生之力。鄭家朗提出,不如另闢蹊徑,申請司法覆核,透過法庭或可逼使考評局收回決定。覆核申請數目每年約二百宗,通常只有一成授予許可,但不論成敗,至少表現出一個不服從的姿態。他不無激動地說:「申請,就是要表達我們不滿那個決定!」

他們聯絡律師團隊,花了十二天時間,寫好四十一頁理據。成員於六月三日到高等法院,代表今屆文憑試歷史考生Loh Ming Yin(盧同學)入稟申請司法覆核,答辯人為香港考評局。司法覆核一般需時數月,但由於要趕及七月二十二日放榜,終獲排期七月二日展開聆訊。一場考試,演變成一場訴訟;一紙試卷,換成一疊入稟狀。

入稟狀六大要點 ① 違反程序公義:考評局沒依照既定程序進行試後檢討。 ② 不相關因素:受教育局及行政長官干預,政治壓力凌駕學術自由。 ③ 沒有保護學術自由的重要性:違反《基本法》有關保護學術自由的條文。 ④ 錯誤詮釋課程及評估指引:指引列明學生要設身處地審視歷史事件,亦表明會引伸敏感議題。 ⑤ 程序不當(公平聆訊的權利):決定取消試題前,考生沒任何合理機會作出申述。 ⑥ 不合情理:考評局最初否認違反指引,一星期後宣布違反指引,前後矛盾。文字潤飾—考評局語文科組的科目經理負責字眼潤飾,確保翻譯恰當,精簡易讀。
入稟狀六大要點
① 違反程序公義:考評局沒依照既定程序進行試後檢討。
② 不相關因素:受教育局及行政長官干預,政治壓力凌駕學術自由。
③ 沒有保護學術自由的重要性:違反《基本法》有關保護學術自由的條文。
④ 錯誤詮釋課程及評估指引:列明要設身處地審視歷史事件,亦表明會引伸敏感議題。
⑤ 程序不當(公平聆訊的權利):決定取消試題前,考生沒任何合理機會作出申述。
⑥ 不合情理:考評局最初否認違反指引,一星期後宣布違反指引,前後矛盾。

學生的命運 相連在一起

同為應屆考生的Mickey說,對中學生來說,法庭一直很遙遠。她問盧同學,不怕要承擔法律風險嗎?全名曝光,不擔心被秋後算帳嗎?「上一秒讀書,下一秒上庭,真的背負很多壓力。」對方幽幽地道:「但都無得驚,這一年很多人都沒全副準備,都要盡做。」

那邊廂,當事人即使害怕也要「盡做」,這邊廂,鄭家朗和Mickey明明事不關己,竟然也投入了無數心力,為的是大家都是「同根生」。所謂「同根」,是指大家都要面對的文憑試。理科生Mickey不用背負取消試題的壓力,但考通識科時也會思前想後,怕觸及「地雷」,對這屆於歷史科考生的遭遇,她感同身受。鄭家朗回想起自己三年前考中史科的情景,歷歷在目,「用心地寫超級多字,寫到手都斷,但看到一大片字海,就覺得很滿足」,他可以想像得到,考生心血一旦全毀,會是怎樣的心情。

「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於六月三日代表一名歷史科考生到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獲排期在七月二日展開聆訊。
「中學生行動籌備平台」於六月三日代表一名歷史科考生到高等法院申請司法覆核,獲排期在七月二日展開聆訊。

他們覺得,學生身份被動,困在教育體制之內,很多時無法自主,身不由己。鄭家朗已升讀大學,但面對最近五間大學聯合聲明支持國安教育,他感到學術自由受到威脅,加上中學文憑試試題取消,形勢更難讓人安心。他說中學生和大學生已經是「命運共同體」。鄭家朗說:「對未來的恐懼很大:教科書染紅、試題風波、國安教育……步步進逼。先別談教育改革,守住本來的底線已經十分困難。」

八年前,「反對實施國民教育」鬧得沸沸揚揚,那時他在工聯會擔任義工,對詳情了解有限,身邊人說民主派不對,他就跟着罵「賣港賊」。直至學校的通識老師向他展示教材,講解「國民教育」被反對和最終撤回的前因後果,一堂課,令他大為改變。自此,他頻頻就通識及中史科議題發言,成為一個為學生發聲的代表,見記者,擺街站,舉行眾籌活動……

距離上庭不足兩星期,他們擔心《國安法》即將實施的話,可能會影響判決結果,同時又因獲排快期而抱有一絲盼望。過去一年,他們選擇相信,再微小的力量,只要聚集在一起,就會變得強大。他們覺得,法庭前面只是站着一個十八歲的考生,但他背後代表數以千計學生的權利和自由。

*2017年歷史科卷一資料題第2題(b):假設你是一名活於1945年的中國知識分子,你會否支持中共?試參考資料D,解釋你的答案。

編輯推薦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從一份考卷看歷史課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