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有機農場負責人梁本堅看了看正在烈日下暴曬的莧菜種,心滿意足地說:「再過兩日就可以入罐了。」他說,菜心、莧菜都會自己留種,西瓜、苦瓜、粟米是F1,留不到種的啦。
來到菜心田,他掀開雨棚看了看。下種十天,綠油油的菜心苗長到一個拇指高了。「如果無雨棚,根本種不到東西。」菜心是「黑心菜」,大風下雨,價格立見高下。
去年夏季,大雨浸田,水浸到眼眉, 「好像茫茫大海呢。」
「冬天吃蔬菜、夏天吃瓜豆。 」堅叔相信,順應大自然,食當造的蔬菜,才能吃到真正的味道。
本地「菜心王」
現在最當造的是莧菜、通菜、潺菜。 而菜心最好吃的時候是在農曆十月到新一年的農曆二月。「冬天的菜心軟身,甜味很濃。 夏天的菜心硬一些,少咗甜味囉。」 但香港人一年四季都在找菜心,為了「應酬客人」,他夏季始終要種一些。
梁本堅被譽為本地「菜心王」,每年自留菜心種,引以為豪。問他這裏的菜心有何特別?「樣子是看不出來的,一定要吃過才知。街市賣很多大陸菜心,得個甜字,無菜心味。我種的菜心,不單甜,有青綠的味道,很濃菜心味。」難怪他的菜, 總是供不應求,連菜心苗都被訂購了。徜徉在田間,聽他不斷接訂菜心的電話。「今早割咗啦,賣晒,要等下一水!」
常見的菜心分為起「六十日」、「八十 日」、「四九仔」等。「六十日,菜身大 一些;四九仔,菜身細。夏天只能種四九仔,意思是四月到九月都可以種的品種。」
菜心屬十字花科,容易雜交,自行留種很考功夫。
耕作一定要跟農曆節氣走,「不跟節氣,種出來的菜心有葉無心!」堅叔說, 現賣的菜心,過了大暑,中秋之前,可以開始播種。三十日後開花,剛一起花,就可以開始割了,四十日已割完,通常十日一批菜。但留種的菜心,冬至過後,才可以下菜米。每年留種三、四行。花開之後,多等兩個月,多了一倍時間!
留種很不着數
播種後的三個月,少淋水,不施肥, 讓菜心吸收霧水。為了避免雜交,菜心左右鄰舍的田,都一律「禁止開花」,開花前就被收割了。堅叔很欣賞菜心田一片黃花,「都幾靚架!」花開到絢爛至極,謝了,結籽,割下來曬乾,種子自動脫落。
「其實留種很不着數的!」他略略盤點這筆帳:假設留一斤種子,估計有一百斤菜,一斤菜賣三十元,一百斤就是少賺三千元。但他仍有一份堅持,「很難買到真正的菜心味道,從種子開始就決定了。有機種子,我驚種出來保證唔到次次都咁靚。」
他有好幾次為了留種而失收。「落一場雨,種子發霉,就乜都冇了。只能用最快可以賣的一批來繼續留種補救啦。」曬種時,一吹南風,濕度高,種子容易發霉,乾燥的西、北風吹乾了,才是好種子。
一天收入一萬二千元
堅叔對美食說得頭頭是道,原來他十八歲開始「揸鑊鏟」,二十一歲就成了知名酒家的大廚。存了點錢,做起藤生意來。但七十年代末,生意虧蝕,轉行耕作。十多年前,他打理三十斗地,「要租多少有多少。」
現在他種的東西種類多了,反而只剩下十八斗地。他的舊屋因西鐵而遷拆,周邊田地早已被發展商收地了。以前他的鄰里有二十多戶種菜的,現在好多變荒田。
「初期香港無太多自己的種子,多數來自大陸。」堅叔說,四、五十年代,香港以種禾為主,種菜的人特別少,到了七十 年代,內地經歷文革,社會動盪,種子也出現過短缺,香港卻保留了不少中國菜的種子。
「以前種菜真的可以搵到錢㗎!」他很記得,1970至1990初,香港的菜心、白菜、芥蘭等「水菜」自給自足。每日錦田菜站出十三噸菜,需要兩車。八十年代更犀利,動輒出動三、四車。
堅叔說,其實八十年代大陸改革開放,開始出現供港蔬菜,但仍有限制入口,交通沒那麼方便,運過來的大陸蔬菜不夠靚,香港的蔬菜仍具優勢。香港人亦陸續到內地開菜場,再賣到香港來。
1996年,堅叔的西洋菜大豐收,別人收成十籬、八籬,他家竟有四、五十籬。「一家人半夜起來割菜,割到凌晨三點。」連續割菜四十五日,每天平均四千元找數,最多的一天,賣了一萬二千元!
堅叔認為,九七回歸後本地蔬菜才徹底被打垮的。「中港蔬菜入口無限制,加上交通愈來愈方便,失控了。」堅叔原本批發賣十二元至十六元的通菜,送去長沙灣批發市場,只賣到四毫子。他見到中港菜賤價到一籮一籮倒入垃圾車。
之後,經歷了「食穀種」的世道,他相熟的很多農友轉行做地盤或北上投資菜 場了。他自己亦漸漸淡出耕種,種來自食,有多才拿一點出去賣。沉寂了幾年, 2004年,他手癢了,到有機農場打工。做了幾個月,對有機耕種頓生興趣,於是就和友人搭檔開了這間「健康有機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