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忘記,努力回憶 支聯會的誕生】黎則奮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六四 – 香港社運

【不應忘記,努力回憶 支聯會的誕生】黎則奮

香港數碼廣播電台財經台台長黎則奮

黎則奮 香港數碼廣播電台財經台台長

「運動早已出現, 嚴格來說, 支聯會沒領導過運動。從歷史角度,這些都是泡沫,不重要。支聯會不重要,羣眾運動才重要。」

香港數碼廣播電台財經台台長黎則奮
香港數碼廣播電台財經台台長黎則奮

關於「支聯會」如何組成,政治評論家黎則奮在論壇和網台上早有說法,不厭其煩再說一遍,不過是要捍衞歷史真相。他認為最先自覺地推動整個支援運動的是「四五行動」、「學聯」和少數左翼政治人,絕對不是如坊間傳說般 ── 與司徒華有關。

因為說過很多次了,黎則奮並不需要引導性提問。他從1989 年4 月15 日胡耀邦逝世開始,嫻熟地回顧北京當時的狀況。面對北京蠢蠢欲動的勢頭,黎則奮說,「學聯」當時已派代表上京做支援,而「四五行動」就在天星碼頭設了宣傳站。正在《資本雜誌》做編輯的他,每天回到辦公室就只顧讀報和談論政局。雜誌的編務工作都交給默默耕耘的同事。和他一起關心政局的還有編輯顧問吳仲賢。

「四月中開始,我每天起牀後就上雜誌社,讀報、聊天,不做編務,傍晚五六點左右就上『教協』;如無特別,就去天星碼頭看看『四五行動』;又或去新華社,那時阿牛(曾健成)在門口設了民主台,每晚都有幾千人來。市民都是自發而來的,這才是真正的民主運動。」

政治經驗豐富的他和吳仲賢,透過現場觀察,感到整個社會已「合合」,只是未有突破,於是由四月下旬至五月初,他和吳仲賢及浸大講師談綺華,主動約見學生,鼓動他們扮演先鋒角色。記憶中,他當時見過蔡耀昌、陶君行、李蘭菊等。黎則奮認為,經他們游說,「學聯」在5 月4日晚,在遮打花園舉行集會,正式聲援北京學運。

h110520mpw154a

為了讓羣眾掌握形勢分析政局,黎則奮、吳仲賢、李懷明、龍景昌、Gary Choi、黃錦輝等等,以雜誌社為基地自資出版號外形式的《民主潮》(編按:第三期開始歸入「支聯會」編印。支聯會會議記錄曾有提及。)在五月期間隨街派發。「當時『支聯會』還未成立,我們已出了兩期《民主潮》。那時搞運動多麼容易,我落街派《民主潮》,立刻組織了幾百人替我們四出派報紙。運動形勢已超越了領導。革命的意思就是這樣,羣眾是自發的。不要忘記,那時還未有『支聯會』,但隨便一個裝修佬、的士佬,都可召集幾千人。如果後來組成的『支聯會』能以個人做會員,隨時有幾十萬羣眾,要求直選都得,但它組成時卻以團體為會員,層層控制,像共產黨一樣。」

除了鼓動宣傳,黎則奮他們深知運動來勢洶洶,必然要有一個全港性組織才能應付,因此他們分頭聯絡各路人馬,將大聯盟意識傳開去。吳仲賢聯絡了張文光、李卓人和劉千石,表述了想法。

關鍵的一天是5 月21 日,全港有幾個龍頭兵分多路上街遊行。「四五行動」、「工聯會」、「學聯」各有旗幟,人羣塞滿中環,五小時才能散去,當時鄭經翰在商台做時事清談節目《高談闊論》,現場直播時就根據自己的判斷,宣布有一百萬人上街。

h110520mpw163

「基本上是沒有領導的,各有各行。當日,司徒華他們卻聲稱成立了『全支聯』(全港市民支援北京學生愛國民主運動聯合委員會),先斬後奏,這就是司徒華做事的作風,完全不依民主程序。」

翌日,5 月22 日(星期一),黎則奮一干人等在傍晚跑上「教協」。「上到去,司徒華已在主持會議。並說:歡迎大家參加我們全支聯,如果想加入,可以會後報名……我當場糾正他:今日我們叫各界人士來是要成立新的組織支援北京學生,而不是參加你們已組成的組織。司徒華本來不承認,但我叫他問張文光及劉千石,結果張文光承認我們早有接觸他,表述過意願。這才開始討論如何組織。」

t110516lung-158

北京形勢緊迫,傳媒焦點都放在那兒,香港支運這些內部小風波當時是沒有人着意的。當時他們也不怎麼介意。「只是需要交代。張五常、黎智英、朱家鼎等等,都是我們請來的,那些商界的人都不認識司徒華,『民促會』如何代表各界?其他人都不知就裏,所以要搞清楚。那時每人都想盡一分力,想來討論,怎能說已經組成了?」

在黎則奮的堅持下,5 月 22 日沒組成什麼,只能成立臨時籌備委員會,等候註冊程序。成員是「民促會」骨幹再加鄭經翰、吳仲賢和岑建勳。往後的幾次大型遊行和集會,都是由臨時籌委決定的。「但很多活動仍然是先斬後奏,以司徒華為首的『民促會』決定了才通知其他人。」

比方6 月7 日喝停三罷(罷工罷市罷課)就是司徒華一人聽取港英政府游說後的決定。那天,黎則奮如常上「教協」開會,和司徒華論戰。「我批判司徒華沒有政治道德,沒有政治勇氣,沒有政治智慧……張文光說這是香港社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兩條路線的斗爭。」

20090531gz009

黎則奮說,如今我們理解的「支聯會」是六四屠城後才成立的。真正的運動在6月7日(三罷)已經結束。在此之前,晚晚都有羣眾自發運動,根本不需要「支聯會」組織。運動早已出現,嚴格來說,「支聯會」沒領導過運動。

「從歷史角度,這些都是泡沫,不重要。『支聯會』不重要,羣眾運動才重要。全社會都自動波,司徒華只貢獻了自己的一部分。傳媒描述到六四是『支聯會』做出來的,不過是一個方便的說法,隨便將光環放在司徒華頭上而已。沒有『支聯會』都有羣眾運動。」

註:原文刊登於《明周》2221《不應忘記,努力回憶 – 支聯會的誕生》
cover

(協力:鄭靜珊,部分圖片由明報資料室、支聯會資料室及 Getty images 提供)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六四 – 香港社運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