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長者學習,早已不再局限於太極、書法等指定動作,當今長者學習的內容與年輕人無異,愈是新鮮、有型便愈能吸引他們。多間長者服務機構不謀而合,皆認為長者服務新方向應加強預防性,學習新事物不但為長者帶來歡樂,也是延緩衰老的良方。
老人科醫生梁萬福表示,主動學習新事物並且學以致用將有助減低認知障礙症風險, 減慢腦部退化的速度,可以強化腦部功能、保持記憶力、智力,愈少用大腦愈遲鈍。
既是婆婆 又是童軍
「樂齡女童軍立正!樂齡女童軍原地踏步!」在香港傷健協會赤柱石澳長者鄰舍中心,一班鶴髮童顏的婆婆穿着制服練步操,一個個英姿颯爽,昂首挺胸,散發出自豪感。即使平時腰痛的婆婆,也將腰板挺直。
香港1990年首創全球第一隊「樂齡女童軍」,讓長者重拾年少時候錯失的加入女童軍的機會。大半生為家庭辛勤耕耘的婆婆很享受當童軍的滋味。當中有人生平第一次穿裙,有人與正在童軍的孫輩多了話題。「食咁老,學咁老。」對八十六歲的徐新娣來說,最好玩是學包紮、化妝、還有做司儀,她參加樂齡童軍十一年,「雖然學完好快唔記得,唔識就問人囉。真係好開心㗎。」佩戴在制服上的進度獎章,一年一枚。八十二歲的陳喜都有十枚獎章。「年輕時無機會學習,現在學步操、宿營、繩結、探訪,雖然手腳慢,但鍾意學新嘢,學完成班姊妹一起飲茶。」
樂齡女童軍領隊霍姑娘說,與婆婆們溝通時不會以命令式,而是用搭檔式的口吻。樂齡童軍不像小童軍要考試,她們只需要參加集合和活動,可以很純粹地學新事物。雖然學完健忘,但很有心,大多數活動都不會缺席,那份認真令人感動。該中心經理王可欣說,老友記喜歡新事物並且融入社羣。她們對待童軍活動態度十分嚴肅,服務、旅行、探訪、工藝等活動都按照婆婆的實際能力而靈活安排,甚至還可以學平板電腦玩遊戲、推輪椅技巧等。
牛腩麵加啲辣椒醬
加啲麻油味更香,味更香
加多啲啦,加多啲啦,加多啲辣椒醬……
樂齡女童軍邊唱邊比劃,笑得合不攏嘴。
與時並進 課程愈cool愈好
在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的麵粉花手工藝班,一班婆婆正陶醉在一片花瓣的世界中。她們專心致志, 享受指尖上的藝術, 臉上綻放着滿足的笑容。她們的作品令人歎為觀止,該中心社工許淑儀說,每當一籌莫展時看看這些微型黏土手工藝,頓時茅塞頓開。比小指頭還小的燒賣、叉燒包,一籠籠迷你中式點心生動逼真,連蒸籠、豉油和甜醬膠樽都是婆婆巧手捏出來,西餅店櫥櫃,西式糕點琳琅滿目;與手機屏幕差不多大的炒栗子檔口,番薯、粟米令人饞涎欲滴。
浪漫輕音樂聲中,沙畫班的老友記們用指尖,指甲,指腹,手掌,繪出不同的線條,在特製燈光沙畫台上藉由一掬細沙、一雙妙手,變化出種種維妙維肖的圖案,不斷換畫說故事。七十三歲的Kingson擅畫水底世界,像變魔術,瞬間魚、蝦、蟹輪番登場。他的創作主題同長者息息相關:魚在水中很靈活,比喻退休要保持活力。蝦活蹦亂跳,蟹橫着走,代表行動自如。
手指點在沙子上成了雨點。就哥即興創作,他畫八號風球橫掃,隨風搖曳的樹木。退休前從事電信行業,對住機器無感情,「畫得不好不要緊,最重要表達心中的感受。」
龍哥的金魚畫得細膩,「畫得不好,抹一抹再來。」因為畫面一抹就沒,大家每次畫出滿意的作品時,都拿出手機拍下來。
「對長者來說,求學不求分數、亦不為競爭。 試玩班非常重要。只要鼓勵長者跨出第一步,他們便會十分投入。」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服務總監(長者社區服務及健康服務)陳鳳雯說,新一代退休族有不同興趣和需要,他們學習新技能,希望與時並進。他們不認為自己老,年輕人可玩的,他們也可以。
她說,傳統養生健康的講座、琴棋書畫興趣班、傳統識字班屬於長青課程,但現今中心設計課程時要費盡心思增加新玩意。 木箱鼓、沙畫、智能手機攝影、健身球等都大受歡迎。 前段時間開了Pokémon GO捉精靈班,很快報滿,「好多老友記好奇街上的人拿着手機在搞乜鬼。」
陳鳳雯認為,整體而言香港缺乏一個終身學習機制,因此進程缺乏持續性。同時,服務不應該只依賴於地區中心,因為該類中心服務對象是更為基層的長者,對全港長者來說,學習市場應該更加多樣化,像自由shopping 一樣。
代際互動 長幼共融
走入綠腳丫工作坊,三位60+女子聚首學畫人體彩繪,互相拍照保留紀錄。她們都以代號相稱,最怕別人喚自己「阿婆」。「B女」以油彩在前臂上勾勒出一幅畫鳥語花香。「這是我未嘗試過的事,試試發掘一下自己的創造性。」「無花果」則在手臂上畫完立即後悔未有畫在大腿上。她退休後學做陪月、營養學、絲襪花、美容按摩……「我搏命學嘢,因好驚腦退化。最初擔心做不到的事情結果全做到了!」
「蘭子」有五個孫,學了彩繪可幫孫畫,與孫輩互動。「證書無意思,最重要不要與社會脫節,拒絕退化。」
自從學了彩繪,她們的生活色彩倍增──平日更留意收集周遭美麗的圖案。
原本以親子讀書會起步的「綠腳丫」近年增加不少長幼共融的活動,例如長幼一起學小吉他、讀書會。發起人柯佳列說,傳統上是年輕人去探望長者,現在是長幼共學。以往老友記學的東西自我滿足,現在講究長幼祖孫互動。 兩個月內有近百位長者加入各種活動,超過一半長者會員從facebook招募,老友記們平時也都用WhatsApp來溝通,只要給搭建好平台,他們會很主動。「他們想學有趣的東西、喜歡接觸年輕人的玩意,想學陶笛、插畫、繪本創作……」
柯佳列強調,對於長者學習的印象不能只停留在固有框架:以為他們想學小時候無機會學的、假設老友記「應該學」某些類型。「實際上學新鮮事物不該受年齡限制,有活力的長者愈來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