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di接受電話訪問時正身處摩洛哥,她今年二十歲,喜歡冒險,逢有假期便到不同國家窮遊,今年五月還跟兩個朋友組隊參加Red Bull舉辦的歐遊挑戰。不能帶現金和信用卡,拿着二十四罐Red Bull飲料與人交換車票和食宿,一周內跨越至少三個國家抵達終點德國柏林……Heidi隨心將旅途的所見所聞發上Instagram(簡稱IG)的限時動態,有朋友覺得有趣,建議她嘗試在Threads分享。
去年Threads剛推出時吸引破億用戶註冊,Heidi也有加入下載熱潮,不過她感覺當時的活躍用戶不多,很快便卸載,今年在朋友推薦下才重新下載。「其實我post歐遊挑戰的時候,只當是自己的日記,都沒有想過會被很多人看見。但第二天起牀,看見Threads有一千個notification, 真的被嚇到了。」
很多人在帖文下留言說「留名」、「想追」,Heidi點開他們的IG賬戶,感覺都是跟她年齡差不多的香港人,但彼此互不認識。「Threads推薦內容的方法很特別,你捉摸不到。我發一個IG,通常看到的都是認識的人。但是Threads不同,大部分看的都是陌生人。」Heidi說。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的注意力愈發稀缺,圖像、影片也已經成為社交媒體主流,為何主打文字的Threads對年輕人仍有吸引力?
「我很喜歡說話,喜歡跟朋友聊天,但是我的中文文筆沒有特別好,所以從來沒有想過寫東西給別人看。有時打了很多『廢噏』(胡亂說話)的東西,只會發上IG的Close Friend(密友功能)。但現在有了Threads,說話很口語,不用修飾得很漂亮也會有很多人都想看。」Heidi開通Threads短短三日, 粉絲人數已有一千四百多個,超越她用了九年的IG賬號,大量陌生用戶的支持讓她幾乎每天都在Threads發文。
「Threads以文字為核心,它不像IG那樣看你的外貌或者你擁有甚麼名牌,人們純粹就是想看故事。」Heidi在自己的Threads也刷到很多陌生人的隨心分享,「我的Threads一半是關於旅行,另一半是很random的東西。可能有人無端端在Threads說自己拍拖的事情,說了一些很有爭議的意見,雖然我不認識他,但我也會想看下去,都是好奇別人的故事。」
在社交媒體世界,文字分享不算是新穎的功能,有人形容Threads為「IG版Twitter」,Facebook(簡稱:FB)、網絡論壇等也常見長文分享,Threads為何能夠突圍而出? Heidi說,她身邊沒有朋友用FB,同齡人主要使用的社交媒體只有IG。她也有用Twitter(X)瀏覽追星、新聞資訊,「但我覺得Twitter的大數據沒有Threads那麼廣,我看了一樣東西,它只會給一樣東西我看,不會無緣無故推很random的東西給我。我也沒有在現實認識的人會在Twitter用廣東話發文,大家都是用英文,我在Threads看見更多廣東話的東西。」
Heidi也認為,自從Twitter被馬斯克(Elon Musk)收購後,平台功能和氛圍也發生很多變化。「去年有段時間Twitter要收費,否則會限制你每天只看六百篇推文。那時我在頁面上看見的全部帖文都是在投訴:『Twitter廢啦』『沒落啦』這樣。剛好這個時候有Threads出現,人們好像就轉了去用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