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艾諾是誠實的。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那刻,她坦承當時正在廚房聽收音機,因為她想知道這次輪到誰得獎。結果她聽到自己的名字。
艾諾告訴瑞典學院派來的訪問者,她一個人在廚房,就像獨自在沙漠,突然聽到來自天上的聲音。
談到要給年輕作家什麼建議,她說首先是要「大量閱讀」,然後是「不要想着寫得好,而是要寫得誠實。」
在她「漫長而艱辛」的創作路上,「誠實」始終是她堅守的核心價值。
更像民族學家 以自己為研究對象
安妮‧艾諾曾說,她不是小說家,而是民族學家,田野調查的對象是她自己。回看她的作品,從第一部小說開始,她不斷解剖自己的生命歷程,用最冷靜而客觀的筆觸,描述自己和身邊的人所處身的社會、階層、時代。
「也許我生命的真正目的,是讓我的身體、我的感覺和我的思想變成文字,換句話說,一種可理解的、普遍的東西,使我的存在融入其他人的生活和頭腦中。」——《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L’évenement)
文學和社會學結合 介入社會
這種既私人又抽離的寫作狀態和風格,影響來源是文學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和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前者的文字讓時間變成空間,建構出一個讓回憶不斷輪迴和遊蕩的場域;後者對階級和文化資本的理論,啟發她對自身社會位置的思考和行動實踐。有人把她跟女性主義先驅西蒙波娃比擬,形容她就像波娃那樣,為這個時代留下真實的紀錄。可以說,她在私密和公共面向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平衡點,態度赤裸而勇敢,文字直接而平板,如授獎辭形容:「她的作品毫不妥協,用簡單的語言寫成,刮得乾乾淨淨。」
「這是責任。」得獎後,她在記者會說,獎項除了帶來榮譽和獎金外,也讓她意識到一種責任,即文學介入社會的影響力。長久以來,她關注女性的權益,包括她們在不同領域得到平等的待遇與自由,墮胎權益是其中一個議題。二○○○年出版的自傳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講述她年輕時一次驚險而曲折的墮胎經歷,故事去年由法籍黎巴嫩裔導演柯德莉迪雲(Audrey Diwan)改編成電影《孕辱》,並獲威尼斯電影節最高榮譽的金獅獎。艾諾認為,女性的自由,也關乎身體(子宮)的自主,尤其是選擇做或不做母親的自由。在墮胎禁令捲土重來的陰霾當下,女性的抗爭之途從未真正結束。
女性欲望 從個人到集體回憶
除了《記憶》外,另一部改編成電影的是小說《簡單欲望》(1991),講述她和駐法俄羅斯外交官一段沉倫的情欲關係,寫盡了女性欲望的深淵,和難以自拔的迷戀。「不安的夜晚,我該如何處置這種欲望?」艾諾甘願披露最私密的日記,毫無保留獻上自己的生命,跟文學等價交換。
艾諾自言,她每本書都不一樣,互相擺脫定義。如果讀者要選一本書進入她的世界,她會建議從《悠悠歲月》(Les Années)開始。《悠悠歲月》算是最能概括她的風格,小說採「無人稱自傳」方式,橫跨時間幅度達六十年,呈現出時代的複雜面,而她取用的素材包羅萬有,從各種公共空間文字碎片、影像、音樂到飲食等生活日常,從私人到集體回憶,鉅細無遺。
她在二○○九年中譯版本中致讀者,介紹這書:「一個法國女人的、也是和她同一代人的人所熟悉的記憶,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今天的記憶,在各種生活方式、信仰和價值方面,比他們幾個世紀裡的祖先有著更多的動蕩。一種不斷地呈現一切事件、歌曲、物品、社會的標語口號、集體的恐懼和希望的記憶。」而沉浸在記憶的經驗,無非是要明瞭「時間同樣在無情地流逝。」
《悠悠歲月》節選
吳岳添譯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出版)
「無數用來命名事物、人的面孔、行為和情感,安排世界,使人心跳和生殖器潤濕的詞彙會突然變得毫無用處。
街道和廁所牆上的標語、塗鴉,詩歌和下流故事,標題
既往症,模仿者,作為對象的意識,認識純理學,為了不每次都査詞典而連定義記在一個小本子上的術語
別人自然地使用的、我們懷疑有朝一日也能如此的一切表達方式,不可否認的是,勢必證明
必須忘卻的、正是由於努力拒絕它們才比別的話語更為根深蒂固的可怕語句,你就像一個年老色衰的婊子
男人們在臥床上說的話,隨你把我怎麽樣,我是你的東西
生存是不渴就飲
二○○一年九月十一日你在做什麽?
In illo tempore 星期天做彌撒
舊的羊皮襯鞋,大吵大鬧,這很珍貴!你是一個小傻瓜!偶然重新聽到的、不再使用的表達方式,忽然像一些失落後重新找到的物品那樣珍貴,我們暗想它們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像一句座右銘那樣永遠依附於一些個人身上的話語——在14號國道上的一個確定的地方,因為一個行人說出它們時恰恰有人開車路過,於是在重新路過這里時這些相同的話語不可能不迎面撲來,就像彼得大帝夏宮裡埋藏的水柱,有人把腳放在上面就會噴出來」
PROFILE
安妮‧艾諾(Annie Ernaux),法國當代重要作家。1940年出生於諾曼第,曾在中學任教,後來在法國遠距教育中心工作,退休後繼續寫作,現居巴黎郊區城市。1974年出版第一本小說《空衣櫃》,1984年以《位置》獲得勒諾多文學獎,2008年《悠悠歲月》同時摘下杜哈絲獎與莫里亞克獎,也於2017年獲得尤瑟納獎,表揚其終生成就。寫作風格平實,以「自我-社會-傳記」形式(l'autosociobiographie),處理各種素材,深受文學界和社會學界重視。2022年獲頒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