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French May 2023】專訪著名法國編舞家Christian Rizzo:以身體為中心 傾聽世界的喧囂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Le French May 2023】專訪著名法國編舞家Christian Rizzo:以身體為中心 傾聽世界的喧囂

02.05.2023
Chan Ning
圖片由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提供
christianrizzo1mario_sinistaj

著名編舞家Christian Rizzo,是法國當代舞的大師級人物,一九九六年創辦「脆弱」(fragile)團體,開始創作舞蹈及各種裝置作品,聲名大噪,並接受歌劇院、時尚品牌和美術館的委約。二○一五年起,他獲委任為法國Montpellier–Occitanie國家舞蹈中心的總監。作為編舞家、視覺藝術家及策展人,Rizzo致力呈現空間與人體之間的彈性和張力。

繼二○二二年於巴黎與香港舞蹈家參與遙距工作坊後,Rizzo將於五月來港,在香港演藝學院駐留三星期,跟本地舞蹈家交流,最後發布成果。而是次舞蹈節中,他也帶來跟長期合作的土耳其舞者Kerem Gelebek的舊作《過猶不及》。Rizzo來港前,接受了本刊的電郵訪問,講述其編舞理念和對香港的印象。

明:明周
R:Christian Rizzo

明:作為一名編舞家,你的職業生涯很有趣且非常多元。成為編舞家以前,你組過樂隊、做過時裝設計,還修讀過視覺藝術。可以談談這些經歷嗎,以及為什麼最終選擇了舞蹈作為表達方式?

R:一直以來,我都仍然對以身體為中心的藝術實踐感到興趣,無論是發出還是接收詩意傳遞的形式和感覺。

藝術家擁抱這些實踐,並視為一種對他/她的直接社區以外產生影響的方式,傾聽世界的喧囂,不是以肯定的方式回應,而是以一種觀點(perspective)去回應。

在這方面,我沒有選擇了舞蹈,反而,在伴隨我的創作道路的其他表達方式中,我讓它開闢了一個(愈來愈大的)位置。

 

明:過去在不同創意媒介的經歷,如何啟發了你的編舞?

R:我不會說這些經歷啟發了編舞的靈感,但它們(不同媒介)已經是編舞,儘管與舞蹈沒有明確的聯繫。

 

明:對你來說,舞蹈是什麼?

R:當文字和圖像耗盡其能力時,由身體提供的一種物質兼語言。當然還有是一種生活方式,通過感覺作為它們的知識形式。

 

明:作為一位久負盛名且廣受尊敬的法國編舞家,你如何看待自己在法國舞壇的角色和責任?你有什麼使命嗎?

R:誠然,多年來,我很幸運能夠在法國和世界各地分享我的作品。對我來說,感恩這顯著的可見性和知名度,讓我得以在編舞界佔據重要位置,而它與責任的觀念一直並行不悖,特別是要絕對尊重與我合作的藝術家,以及前來體驗我作品的觀眾。

在這種可見性中,我還看到了一種需求,即我需要傾聽更廣闊的世界,我從沒有考慮過,我選擇成為藝術家的某種社會地位,可以讓我擺脫周遭環境加諸的責任。我可能會被一個我敢形容為詩意的普世項目所推動,但這一意念始終牢牢扎根於現實。它包含了無數我們無法(或不願)聽到的聲音。

此外,我竭盡全力推廣舞者、編舞者和各行各業的藝術家,努力讓下一代的創作者享有應有的地位,用他們的才華來回饋觀眾。我所追求的使命,本質上是我自己承擔的使命。

期望觀眾心態開放

明:在你的作品中,空間和紡織品是重要的元素。當你使用這些材料時,你想傳達什麼信息?你對觀眾有什麼期望?

R:首先,我希望觀眾在場!但「在場」也意味着發掘藝術家的作品時,積極接受。我希望他們接受干擾,永遠不要期望表演會停留在某個預定的舒適區。簡而言之,我希望每一位觀眾都相信自己的想像力,這些想像力有時會被現實的洪流所扼殺。

我希望他們不是尋求理解,而是以開放的心態接受「藝術」,就像在一個仁慈的陌生人面前一樣感到驚訝。

 

明:今年五月,你將把你二○一二年的作品《過猶不及》帶到香港。在簡短的介紹中,你提到了憂鬱和流徙的概念:「流徙不僅限於地理層面,割裂自我亦是一種流徙。憂鬱卻還是必然的。」作為一個香港人,此時此刻,我對這些概念有着強烈的共鳴。你能解釋一下或進一步闡述這個作品嗎?你選擇在香港展出這作品有什麼原因嗎?

R:我想特別呈現這個作品,因為它與我們在二○一九年法國五月期間在香港演出的另一部作品《來自真實的故事》(From a True Story)有關。

Kerem 的作品創作於一年之前,但兩者跟土耳其有着共同的根源。關於流徙的問題,我們很快就把我們的身體視為一個國家,我們必須脫離這個國家才能為它提供一個新的開始。這意味着放棄一種「習慣」,尋找一張空白的紙來寫你的故事。

在這段通往未知的旅程中,總會有興奮和恐懼的混合,引起各種各樣的感覺,而憂鬱可能表現為,對於你遺留下來的東西有一種不斷變化的懷疑(a dynamic doubt)。

無論如何,這是我們在這路上要接受的前設:它主張要了解世界,你必須放下戒備。

明:能談談你與土耳其舞蹈家Kerem Gelebek 多年來的合作嗎?你們兩個是如何互相啟發的?

R:Kerem 是一位令人難以置信的舞者,能夠把他的身體背景跟不斷變化的感覺所引導的存在結合起來。在我看來,這就是表演者的基本力量。

在我們的合作中,我認為我們認識到了彼此的期望。

無論如何,我很快明白 Kerem 可以確認我作為編舞者的願望和疑慮,我想像中的舞蹈形狀可以出現,就像風景一樣,而通過他的投入,可以幫助我更好地理解我試圖創造的東西。

與香港舞者合作

明:你亦會與香港舞者舉辦工作坊,你希望在工作坊中達到什麼目的?

R:藉着這段經歷,我希望把舞者的獨特故事(由他們的個人道路組成)團結起來,成為共同的奮鬥。看看每個人的自主如何支持一個群體、每個人的想像力如何包容其他成員的角色,還有共享問題。

 

明:此前你曾與一些香港舞者遙距合作,你覺得那次經歷如何?你看過香港編舞家的舞蹈作品嗎?如果有,你的印像如何?

R:的確,我在二○一九年有機會主持了一個研討會,然後去年跟獨立舞蹈界的五名舞者/編舞一起,參與了一個遙距項目。

最初,我覺得嘗試在視像會議這個實驗環境中建立真正的工作關係,感覺很奇怪,但最終我們還是建立了牢固的聯繫。

我事先起草了一份工作文件,後來由每個舞者豐富了它,而最後我們從中發展出一個表演。我唯一的遺憾,是我不能親眼看到我們工作的成果,也不能和我的舞者一起慶祝這個面對觀眾的時刻。

我很高興能與這批藝術家中的一些人重聚,並將在今年共同經歷這種體驗!

然而,我還沒有機會看到香港編舞家的作品……也許這次就是我的機會。

 

明:你對香港這城市和市民的印象如何?你有什麼喜歡和不喜歡的嗎?

R:我對香港的主要印象與我所觀察到的全球多元化運動有關,就像一個三維結構,融合了有機與機械——行人、自動扶梯、航道、飛行路線和公共交通——一種處於持久重組狀態的混合有機體。

然後是現代性和傳統之間的互補平衡,從中出現了一個快速移動的現在,沉浸在複雜但總是積極的和諧中。

我不敢提及建築和烹飪傳統,我覺得它們絕對令人愉快,因為我可以繼續滔滔不絕講下去……

《自身、兩人、眾人》公開分享會 © Christian Rizzo
《自身、兩人、眾人》公開分享會 © Christian Rizzo

INFO

《過猶不及》
日期:5月20日晚上9時、5月21日下午4時
地點:葵青劇院黑盒劇場(購票查詢URBTIX.HK)

公開分享會:《自身、兩人、眾人》
日期:5月18日晚上8時
地點:香港演藝學院一號舞蹈排舞室 (登記後免費入場)

PROFILE

Christian Rizzo,著名法國編舞家。早年在法國Toulouse組樂隊和成立時裝系列,其後在尼斯修讀視覺藝術。一九九六年,成立「脆弱」團體,開始從事表演、裝置和舞蹈等藝術,並接受各項委約和巡迴歐洲演出。二○一五年獲委任為法國Montpellier–Occitanie國家舞蹈中心的總監。

Chan Ning
圖片由Dance Reflections by Van Cleef & Arpels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