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討厭到喜歡自己 90後作家巡校分享 擁抱不一樣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從討厭到喜歡自己 90後作家巡校分享 擁抱不一樣

Kevin想借著作跟同學說:「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在崎嶇的路上。」

第一眼看到唐啟灃(Kevin)會以為他是比較有時尚品味的地產經紀,才27歲的他西裝筆挺,還別上了好看的襟章,很難聯想到他是位作家。(作家也有時尚的啦!拜托)

Kevin打扮成熟,但談吐是個典型90後,不會正經八百。他的笑容很「治癒系」,文字也一樣,著作屬心靈勵志類別,我敢肯定中學生閱讀他的《別怕不一樣》,一定默唸「係呀係呀我係咁」連連。這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前作《逃學到美國》寫自己在彼邦當交換生及旅遊的經歷,是上年度「最受中學生歡迎十本好書」之一。

Kevin想借著作跟同學說:「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在崎嶇的路上。」
Kevin想借著作跟同學說:「你並不孤單,很多人都在崎嶇的路上。」
躁動不安的中學生,前路不明的年輕人看此書,肯定有共鳴。
躁動不安的中學生、前路不明的年輕人看此書,肯定有共鳴。

學生夢想「能上車」

《別》多寫青春期的迷失與掙扎,觸及校園欺凌話題,有散文,也有小故事。「本書好大程度啟發自同學仔,我呢兩年成日去中學講講座,發現今時今日嘅學生唔開心,佢哋有呢個年紀唔應該有嘅困惑。」如果人生注定是一場賽跑,大部分香港人應該都想跑向一架「車」,然後竭力擠上去,連莘莘學子都不例外。「我問佢哋呢一刻最想做乜,佢哋會答『儲錢買樓』、『上車囉』。」人生不應只得上車一途吧?如斯「實際」的夢想,在發達城市,可真舉世罕見。

Kevin到校分享,想告訴學生人生不必隨波逐流。「問心講講座好攰,好花精神。試過八點幾要到天水圍,我五點就要起身。但有得講我都盡量講,因為我好想我十幾歲時有人同我講『It ’s ok to be different,你行唔到主流嘅路唔緊要,你仍然可以追尋夢想。」大道固然好走,誰說小徑不能柳暗花明有前景?如果當日有人跟他說非主流也無不可,或許他可以少走冤枉路。

Kevin中學唸商科,大學「順理成章」讀市場營銷。喜歡寫作,最終卻沒選文學相關學系。「屋企人、老師會提醒要穩陣,自己又會去詮釋佢哋嘅期望。我去講座都好鍾意講『被選擇』,我哋總係無勇氣揀一個唔同嘅選擇,唔夠薑反抗。」別人的聲音影響你,但內心否定自己那把聲,才最響。

《別怕不一樣》分為七大章,包括〈討厭自己〉、〈改變自己〉、〈迭失自己〉、〈傷害自己〉、〈認識自己〉、〈做回自己〉及〈喜歡自己〉。他認為這是人生進程,有人可能一直在第一階段;有人萬水千山由第四走到第五;有人從苦海登岸抵達第七。

一個人討厭自己就會想改變自己以求融入,過程中一定會感到迷失。
一個人討厭自己就會想改變自己以求融入,過程中一定會感到迷失。

回首低落的自我形象

寫作時他逼自己回望中學時期所經歷的幾個階段,尤其從討厭到迷失。「求學時期大家講嘢都不負責任,尤其因為外型俾好多tag你。我讀傳統男校,你睇我就知我唔係做運動嗰種,我好想fit in,但你係圓形永遠唔會塞到入個正方形盒。」為寫出當時的感受,他硬着頭皮回首過去。對於「討厭自己」的狀態,他描繪得仔細,也佔書中很多篇幅。「我開頭好down,人生總有啲事係你唔想回望,仲要挖出來放大200倍去形容,但文字無情緒又感染唔到人。」

求學時期,相信學生十居其九都曾覺得自己與人格格不入。「你同人唔一樣嘅部分,一定會令你好厭棄,令你好想切割,但你嘅唔同可能有一日令你shine。要好好珍惜你嘅唔一樣。」他的話讓我想到最近添布頓執導的真人版《小飛象》(Dumbo)。Dumbo有對大大耳朵,因外型怪誕遭人嘲笑,甚至唾棄,馬戲團用布掩蓋牠的大耳朵,只有照顧牠的小朋友細心發現牠能用大耳朵飛翔。擁抱自己的獨特性,自我欣賞,「異能」終會有所發揮。

馬戲團視Dumbo的大耳朵為怪誕,竟然把牠打扮成小丑,讓觀眾嘲笑,這幕讓人心酸。後來Dumbo才被發掘到飛翔的異能。
馬戲團班主歧視Dumbo的大耳朵,竟把牠打扮成小丑,讓觀眾嘲笑,這幕讓人心酸。後來Dumbo被發掘到飛翔的異能,聲名大噪。

要從討厭到喜歡,由一極走至另一極,難過登天吧!他說出版了《別》一書,他真的開始「喜歡自己」。「本書令我更認識自己,我搵到我嘅崗位。我用文字安撫到人。雖然我未必能改變到社會,但可能啟發到人,已經令我好滿足。」

追夢不該有門檻

香港不是一個讓人發夢的地方,更何況有些人命途多舛,自小已要受苦受難,跟這群學生談夢想,猶像癡人說夢。「我去過一間女子寄宿學校分享,感受好深。一去到閘口見到一個女仔,佢大叫『我唔入去呀,裏面啲人癲㗎,我無病』。後來先知嗰度嘅學生犯過事、有精神病或無父無母。我回家後不斷諗對佢哋講夢想係咪好離地?佢哋連一年後會點樣都未知。」他慢慢想通了,縱使他不能改變學生的命運,卻只少能給一點光。「不負責任嘅大人攞走咗佢哋嘅希望,我想佢哋知道自己值得有夢想。」他憶起當天有個妹妹裝作「大家姐」嚇唬他,行為顯出她內心傷痕纍纍。「佢話如果我個講座講得唔好,『我個袋有把鎅刀,會統落你度』。好明顯係個受過好多傷,想保護自己嘅小朋友。我真係改變唔到啲乜,只能緊守崗位。」

當學校或者社會都要求人要「正面」,把負面情緒視為洪水猛獸,即使他知道讀者群很可能是學生,仍直寫「明天不一定好天」。他說:「完全正能量好bullshit,我唔想呃人世界美好,當佢哋發現唔係,只會跌得更痛。我寧願講『你哋會遇到更多失敗,喊更加多,但即使唔成功,過程中所花嘅努力本身都有價值。』」真真正正堅過石堅的正能量是能夠接受負能量,而非壓下掩藏,視而不見。

你試過嗎:傷痛時故作堅強,假裝一切如常。「這種堅強其實需要被credit的。」面對失意的人,他認為要報以同理心,不要批判。「Don’t judge,你唔知對方發生過乜,先變成今日嘅佢。」

恐怖綁架經歷

Kevin思想比外表成熟,或許跟死神曾經在側有關。2014年他去美國當交換生,竟遇上綁匪。那時他初到埗,隨兩位女生朋友到三藩市遊玩,其中一位提及自己認識一名香港男士可駕車同行。當天一路上都沒事,原來陷阱在後頭。他吃晚飯時趁男人不在,隨口問朋友:「點解佢咁好,肯揸車載我哋去玩,你哋好熟?」原來女生三日前才於機場認識港男!此時Kevin已有戒心,港男最終露出凶相。「我哋話要回去了,佢車咗我哋去森林,趁佢唔為意,我哋三個衝落車,喺漆黑中喪跑咗一個鐘,佢有追我哋,走唔甩真係死鬼咗。」宿舍舍監後來告訴他們,這是綁架集團所為,不同國籍的綁匪會在機場找同鄉下手。「佢哋捉人可能想要護照甚至器官,都會販賣人口。」瘋狂一夜過去,他才驚覺死神可以近在咫尺,而且會窮追自己。「諗返嗰一晚好似拍戲,好dramatic,同死亡好近。呢件事令我覺得唔可以浪費時間,想做就要做咗先,因為可能再無下一次。」

相處貴乎雙方成長

生命的無常,讓他感受更深。「喺美國嗰段時間,有個當地認識嘅朋友突然間離開咗,後來才知他自殺。」死別當然難受,生離也幾乎令他不想再與人來往。他有位愛爾蘭室友,幾乎晚晚醉倒要他善後。「我成日要幫佢除鞋,執返佢條屍搬返上床,我開頭唔鍾意佢,覺得好煩。我哋好唔同,佢乜嘢都好求其,好亂,我好有條理,好有計劃。」

可是到這位麻煩友要離開,他卻天崩地裂式捨不得。「我同佢都喊到崩潰,因為可能真係一世都唔會再見,佢一走我真係好唔開心。」於是他鑽進牛角的最尖端。「如果每次道別都咁痛,不如唔好識新朋友。既然每段關係都會完,唔開始咪唔會痛囉?」獨自低落了數天,他收到對方的訊息,說自己前一晚沒飲醉,還懂得校鬧鐘準時起床。「佢同我講thank you。相處半年,佢識得自理,而我又無以前咁緊張,隨性咗好多。」他悟出了相處的真諦。「兩個人可以互相影響,其實幾幸福。一段關係唔在乎走到幾遠,而係你有無令對方成為更好嘅人。」他把這種領悟放諸於到學校做分享。「我想繼續用我嘅力量影響人,同時我覺得同學仔都有啟發到我。」

結束美國交流之旅,返港落機那天正是2014年9月28日,雨傘運動隨即展開,後來他自自然地經常走到那邊。「面前有兩條路,一係搵工,一係試下追夢。」在那動盪的氣氛下,他選擇任性一次,出書圓夢。
結束美國交流之旅,返港落機那天正是2014年9月28日,雨傘運動隨即展開,他自自然地經常走到那邊,然後選擇任性一次,讓自己出書圓夢。

到校分享後,總會有些同學網上找他聊天。「近來多咗人在IG搵我傾,試過有人話想尋死,又有人覺得抑鬱,我真係乜都唔敢講,只可以俾對方知道我願意聆聽。我未必明白佢嘅經歷,但我會設法想像佢嘅感受。」他最近多看有關心理學的書籍,希望不會愈幫愈忙。「我怕再刺激到佢哋。」

完成兩本著作,他敲定了新作主題。「想講關係嗰種無奈,好多時我哋都無得揀。你做到五十,都要對方肯做五十才有一百分。」人一生有很多追求,但講到底都希望有人理解,有人欣賞,有人愛惜。「呢個係core,人最終需要嘅始終係愛。」憶起多年前一部電影《浪蕩天涯》(Into the Wild)末段,男主角竭力寫下了這一句:”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