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這一代香港的書寫隱喻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香港文學新生代 似遠還近 書寫的距離

前言:這一代香港的書寫隱喻

op

若然談論當前香港文學的景貌,不可忽視的是近幾年本地年輕作者的出版。當社會遽變,創作空間受限的時代下,關於寫作的自由和不自由,都是新生代作者共同直面的命題。

是次專題訪問四位香港九十後寫作人,無論創作出版的地方、書寫語言、文體,都各自有着不同焦距來創造表述空間。這種遠近不一的複雜性,除了是追認香港文學創作的重要一頁,看到年輕寫作人對文字有更多的戒慎,更是投射出這一代香港的書寫隱喻。

他們在香港寫作。在如此難以明言的年代,文學寫作成了夾縫中的自由。詩人李顥謙凝練晦澀的語言意象,貼近同城最真實的連結,成為閱讀香港詩歌的新角度;英語寫作人Karen Cheung以報道文學式手法,記下自身與城巿的回憶錄,經由美國出版,述說英語世界中不一樣的香港故事。

他們在台灣寫作。生活在他方,隔着廣東話與國語的微妙差距、在場與彼岸的距離。在台生活多年的沐羽,如今站在中間的位置,交出一本關於香港與台灣的小說,以文學鋪展逃逸;多年來活躍於本地文學創作的梁莉姿,最近奪下台灣文學獎項,並選擇從緊繃的現場抽離,赴台尋求另一個寫作空間,繼續發表她想呈現的世界。

置身壓迫窘頓的年代,寫作人往往借由書寫,找尋命運和歷史下個人的自由和空間。文學如此超越距離。無論遠近,他們都在寫作。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香港文學新生代 似遠還近 書寫的距離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