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與人】故事空間 詮釋歷史文物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活化建築 傳承記憶 大館與人

【大館與人】故事空間 詮釋歷史文物

鄭寶欣(右)和郭衍廷(左)是大館文物事務部職員,職務包括協助整理大館歷史,策劃專題展覽,以及帶導賞團等。
鄭寶欣(右)和郭衍廷(左)是大館文物事務部職員,職務包括協助整理大館歷史,策劃專題展覽,以及帶導賞團等。
鄭寶欣(右)和郭衍廷(左)是大館文物事務部職員,職務包括協助整理大館歷史,策劃專題展覽,以及帶導賞團等。

今日是活化再用古蹟及當代藝術館的「大館」,昔日為中區警署建築群,包辦執法、司法及懲教工作。從英殖統治初期至今,大館見證着香港社會的種種變遷;大館每一磚、每一石通通都有故事。如何才能講好大館豐富又複雜的歷史故事,讓這些故事傳承下去?這是大館文物事務部職員鄭寶欣(Polly)和郭衍廷(Kent)的工作難題。

口述歷史之必要

Polly為大館工作至今已四年。此前,她當過文教版記者,對文物保育題材尤感興趣;見有大館空缺,便毅然轉行。Polly這幾年主責發掘大館昔日人事,「(我們)會聚焦到此處的三批專業人員,警員、法庭及監獄職員,也會與街坊等相關市民做口述歷史。」大館開幕後,她要篩選詮釋資料,繼而呈現給訪客。

Kent前年從大學畢業不久便加入大館。中學時,他就對歷史文物建築萌生興趣,大學修讀建築文物保護,令他對古蹟保育在理論和實踐上更透徹的了解。畢業後能在大館工作當然高興,猶如實現夢想,但Kent笑言自己像「打雜」,實際工作涉及許多實務,例如維持展覽正常運作、帶導賞團等,甚具挑戰性。

大館剛開幕時舉辦了《大館一百面》展覽,展場設計受唐樓及老店招牌啟發,吸引大量訪客參觀。
大館剛開幕時舉辦了《大館一百面》展覽,展場設計受唐樓及老店招牌啟發,吸引大量訪客參觀。

大館人看大館

Kent在學時多次外遊考察他國的古蹟文物保育,但他毫不覺得大館有任何遜色之處。他指出,保育分多個層面,除了保留(Pre-servation)、復修(Restoration)及重建(Reconstruction),也有活化再用(Adaptive Re-use),而大館就是活化再用的好例子。「大館本身歷史悠久,活化再用前也做了詳盡的資料搜集,去擬訂計劃,而且亦營運得很多」,Kent賣花讚花香不免有點尷尬。

Polly補充,大館作為香港目前最大的古蹟活化計劃,設下了一個很好的benchmark(指標)。現時一般市民大眾仍以為保育等於保留所有舊事物,但「大館可以作為一個benchmark告訴公眾,保育不只是保留,還可以活化再用。用建築群裝載的不止古蹟,更有新的發展。」除了歷史文物展覽,大館也提供有商業餐飲空間,更時常舉辦文化藝術和表演節目。

前域多利監獄囚倉活化成展覽空間,呈現舊日鐵窗生涯。
前域多利監獄囚倉活化成展覽空間,呈現舊日鐵窗生涯。

古蹟為大眾而立

大館在保育上的成就斐然,亦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這固然是大館仝人的努力,但Polly和Kent的文物事務組團隊的付出也不容忽視。

大館常設多個「歷史故事空間」,利用這些空間,配合各類文物展品,訴說大館過去各處的發展變遷,是文物事務組的重任。如「B倉」展館,它是以前的域多利監獄的囚倉。Kent介紹:「入面採用了原本的格局,再加上展板、投影,希望讓訪客入去原汁原味感受到坐監的滋味」。Polly亦不忘開玩笑,B倉裏還有四個空的囚室,可以供訪客入去「靜思己過」。

監獄會按照囚犯的情況,提供不同膳食。
監獄會按照囚犯的情況,提供不同膳食。

像B倉般將囚室故事呈現的方式,事先經過了「詮釋」的過程。Polly解釋,「詮釋」的目標是將硬性資料轉用易明的語言或方式表達;而且大眾的歷史認識有深有淺,展覽內容滿足到不同訪客,才是達到「Heritage For All (古蹟為大眾而立)」。

Kent期望,他們的詮釋手法能夠避免那種博物館的沉悶,好讓訪客看完後有更大得着,「了解完故事歷史,可以再多加反思一個地方如何影響到香港和現今生活,希望大家思索地方與自身的關係。」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活化建築 傳承記憶 大館與人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