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歷史悠久,與香港共度一百七十年風雨,若想了解其過去與現在,最不費力的方法,便是參加導賞團。大館每日都設有導賞團,向訪客簡述大館在這個半世紀的變化;最初導賞員由Polly和Kent等全職同事兼顧,現時逐漸有兼職導賞員接手,例如退休歷史愛好者莫志榮(阿Wing)。
半退休做導賞
阿Wing自稱自己是大館「開荒牛」,從大館開幕起,便在大館兼職接待訪客;一般每星期當值三到四日,每次上班七至九小時,有時帶導賞團,有時在歷史故事空間當值,解答訪客疑難。對退休數年的阿Wing來說,如此工作職責並非重擔,反而是讓他樂在「半退休」生活的好時光。
數年前,阿Wing在中國大陸工作十多年的工廠停業,於是被迫思索前路。當年五十五歲的阿Wing,北上拚搏多年後,面對第二人生,決定要隨心所欲:「不如鋪路做自己鍾意享受的事,自己對香港歷史文化有興趣,於是嘗試在這方面發展。」他的第一步,是修讀社區導賞員課程,並從自己成長的社區筲箕灣開始實踐所學,逐漸累積經驗。2018年,他跳出社區,加入大館兼職團隊,挑戰當歷史文物、專題展覽的導賞員。
互動的秘笈
要當一個稱職的大館導賞員,絕不容易。首先,大館是百年古蹟,歷史故事多不勝數,導賞員牢記年份、人物、事物等大量資料,極考記性。但阿Wing自信十足,從不會準備「貓紙」在身:「要記的東西很多,但如果你有興趣,就會得心應手。」
同時,要團友在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的導賞團中全程專心聽講,也要導賞員懂得察言觀色,講解生動有趣。阿Wing說:「我很着重互動,不喜歡唸書般將所有資料一口氣講完。」問問題、即興互動等是基本,當有小朋友參加導賞,他通常會請他作小助手,藉此維持其注意力之餘,也逗身旁聽眾高興,創造融洽氣氛。
大人團友不免也會有悶的時候,若發現有人身體語言顯露出不耐煩,阿Wing亦會適當調節行程快慢長短。這些講導方式,加上他清晰的咬字,徐疾有致的語速,訪客參加大館導賞團後定必獲益良多。
與訪客結緣
反之,阿Wing也不時從訪客身上學習新知識。他憶述一次與訪客詳談兩小時的經歷:那時他當值的展館有一本監獄署(前懲教署)的更簿展品,展出兩頁,分別寫於日軍正式攻打香港的1941年12月8日,以及大館戰後完成復修重光的1946年6月26日的,突顯了大館在戰時淪為日本憲兵總部而停運的一段日子。有訪客見到更簿,就禁不住與阿Wing分享,自己正翻譯當年駐守大館的憲兵的回憶錄,其中記載不少了大館也沒有的歷史故事。阿Wing好奇心大發,洗耳恭聽良久。事後才知,與他結緣的是日本文化學者侯清儀。
「每日遇到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一時的互動,一時的閒談,其實會學到好多東西,認識很多人。」如此人與人的交會,是阿Wing在大館作訪客接待最有滿足感的部分;而在大館認識的工作夥伴,亦因趣味相投,公餘不時會聯群結隊參觀古蹟,聽歷史文化講座,「識到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亦是我的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