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香港首演之作《敦煌五樂神》 以音樂體現敦煌千年壁畫之美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譚盾香港首演之作《敦煌五樂神》 以音樂體現敦煌千年壁畫之美

08.07.2022
whatsapp-image-2022-07-08-at-3-16-46-pm

【HIGHLIGHT】敦煌,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經之處,最早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更是學習各種文化的勝地,發展出舞蹈、音樂、壁畫等各類藝術項目,對中國文化舉足輕重。國際著名音樂大師譚盾將為「譚盾.樂韻敦煌」音樂會擔任音樂總監兼指揮,更聯同香港管弦樂團樂師、「管弦樂精英訓練計劃」的團員及多名客席演奏家,為觀眾呈獻俄羅斯著名作曲家史達拉汶斯基和他以敦煌壁畫古樂器所創作的《敦煌五樂神》(香港首演),非常值得關注!

莫高窟之美,深深地打動了譚盾,讓他決意寫下《敦煌·慈悲頌》和《敦煌五樂神》,以音樂分享敦煌之美。
莫高窟之美,深深地打動了譚盾,讓他決意寫下《敦煌·慈悲頌》和《敦煌五樂神》,以音樂分享敦煌之美。

十年前與敦煌結緣 被莫高窟音樂壁畫深深打動

譚盾與敦煌結緣,原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譚盾憶述約在十年前,因受敦煌研究院邀請到訪該地,因而從遼闊的沙漠中,終於看見讓他仰慕已久的敦煌莫高窟。莫高窟之美,在於無數美麗的石窟中,蘊含著多幅關於慈悲、仁愛和自然的音樂壁畫,記載了4000 多件樂器,3000 多名樂伎,以及 500 多個古樂隊,深深地感動了他。

「我仿佛從畫中聽到了聲音,這讓我有了一種靈魂的衝動,想把這些壁畫變成音樂,用交響樂團演奏出來,帶去世界。」壁畫帶不走,譚盾苦苦思索怎樣讓沒來過敦煌的人聽見敦煌,於是決定寫下《敦煌·慈悲頌》和《敦煌五樂神》,以音樂分享敦煌之美。

「我希望通過《敦煌五樂神》這部作品,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敦煌藝術文化,走進敦煌,走進敦煌展覽中。」(攝影:Dong Hao)
「我希望通過《敦煌五樂神》這部作品,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敦煌藝術文化,走進敦煌,走進敦煌展覽中。」(攝影:Dong Hao)

 

創作《敦煌五樂神》 以五件失傳古樂器表達心中所想

在長期的研究和創作《敦煌五樂神》的過程中,譚盾選用五件敦煌古樂器(奚琴、篳篥、尺八、五弦琵琶、蘆笙)來表達他心中對敦煌藝術文化的想法。「我希望通過《敦煌五樂神》這部作品,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敦煌藝術文化,走進敦煌,走進敦煌展覽中。」譚盾更分享,五件敦煌古樂器與眾不同,音色非凡,而非常古樸,彷彿將聽眾帶到另外一個世界。「尤其是奚琴,它是二胡的前身,但這些我們可能很多人都忘卻了」譚盾期望以作品令人們重新關注敦煌文化藝術。

以五件古樂器為靈感,演繹敦煌歷史文化。(攝影:Dong Hao)
以五件古樂器為靈感,演繹敦煌歷史文化。(攝影:Dong Hao)

下半部以鳥為題 利用手機與觀眾互動合奏

表演的下半部分以「鳥」為題,譚盾將與現場觀眾以手機互動演出《風與鳥的密語》,與史達拉汶斯基的經典《火鳥》呼應。原來鳥的藝術是佛教繪畫常見題材,常見的有天鵝、鴛鴦、朱雀、迦陵頻伽等,象徵祥瑞和吉祥,闡釋了淨土世界的「極樂」意境。

譚盾將與現場觀眾以手機互動演出《風與鳥的密語》,與史達拉汶斯基經典《火鳥》呼應。(攝影: Chris Lee)
譚盾將與現場觀眾以手機互動演出《風與鳥的密語》,與史達拉汶斯基經典《火鳥》呼應。(攝影: Chris Lee)

大自然與人之間的隱形絲路是什麼?也許只有風和鳥知道。在這首作品中,譚盾用手機錄下中國笛子、嗩呐、二胡、古箏、琵琶等樂器的「鳥語」,再放到互聯網上,在現場由樂手和觀眾呼應播放,形成當代「數碼鳥林」。「多麼神奇啊!這是一種來自我們每個個體內心的期盼,是一種吉祥的祈禱。」譚盾期望利用現代科技結合大自然鳥樂,台上樂手與台下觀眾們共同合奏!

整場表演將先演奏史達拉汶斯基的《煙火》,接著以譚盾《敦煌五樂神》來呼應今年8月24日至11月21日於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的「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敦煌 — 千載情緣的故事」展覽。表演當中有份演繹五件敦煌壁畫古樂器的本地中樂演奏家亦同樣值得關注;望能將敦煌文化帶給香港觀眾之餘,同時帶出對大自然、生命的反思。

「譚盾.樂韻敦煌」音樂會
日期:2022年7月16及17日(周六及日)
時間:晚上八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600, $500, $400, $300(城市售票網有售)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