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一石一世界】漫步秋季限定開放的本島,在笠島傳統建造物羣保存地區,聆聽石頭的千言萬語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聽風的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一石一世界】漫步秋季限定開放的本島,在笠島傳統建造物羣保存地區,聆聽石頭的千言萬語

本島笠島的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羣保存地區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 若然萬物皆神明,我們來到本島,便是細心聆聽石頭的話語。從石垣城的花崗岩石、部屋村落的石牆、採石場的石礦,甚至路旁毫不起眼的小石,都藏着千言萬語。

早於江戶時代,日本不少石垣依賴瀨戶內採石場的石材而建造,從採石切割,到海運,瀨戶內備讚諸島的島民一直與石共生。香川縣的丸龜城更被譽為「石之城」。因此,丸龜市鹽飽本島的藝術品便以石為主題。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分為春、夏、秋三個展期,其中本島屬於秋季限定開放。不像小豆島、直島或豐島等熱門景點,在本島,更能感到濃厚的古樸氣息,彷彿為整個島上的作品氛圍定下基調。

大多作品集中在本島東北的笠島,那是自江戶時代末,成為鹽飽水軍和鹽飽廻船的根據地,如今是香川縣唯一的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羣保存地區,以當地工匠「塩飽大工」的建築聞名。漫步道町,不少木屋建於江戶末至昭和時代,尋訪棲身於不同房屋內的藝術品,本身已饒有趣味。

當然,最有趣的是觀看不同藝術家怎樣從一顆石頭,折射出林林總總的思考。

譬如說,石頭是自然的敲擊樂。泰國藝術家Arin Rungjang在門紙泛黃破碎的和室裏,展出新作《石が視力を失っていないように、盲人も視力を失っていない。》(The blindman is not missing sightedness just as the stone is not missing sightedness),草蓆上圍起沉重大石,從天花板懸垂掛滿串串紅色繩索,每根繩索都懸掛竹片及細石,秋風拂過部屋,臨風搖曳,清脆的敲擊聲於空間迴盪,叩醒一室幽夢,目迷神眩,恍如大自然在奏樂。

無獨有偶,島上另一位藝術家的作品,同樣以石的視線為創作靈感。日本藝術家藤原史江在新作《無二の視点から》(The World from one and only Perspective)中,開宗明義道出:「路旁的石頭,也是體現地球漫長歷史的證人。」

藤原史江從瀨戶內不同地方收集石頭,並用於黑色砂紙上作畫,描繪每個石頭在自身旅途上看到的景色,像岩石堆中遠眺壯麗的山嶽,或是青木石如何見證丸龜市歷史悠久的採石場變遷,甚至路旁小石眼中每幀的街道日常,拉闊了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而且因應石的顏色與硬度,畫作的筆觸與印象都迥然不同。沉默冷硬的石頭有了語言。每一顆石頭,每次刻劃、磨礪,都在淬練獨一無二的視點。

(《石が視力を失っていないように、盲人も視力を失っていない。》Arin Rungjang)
(《石が視力を失っていないように、盲人も視力を失っていない。》Arin Rungjang)
尋訪一間又一間的展覽部屋,島上風光與採石業歷史固然是重要命題,但我想藝術創作之所以迷人,在於想像的自由。

日本藝術家川島大幸糅合數位技術和傳統石雕技術,創作《SETOUCHI STONE LAB》,其中包括3D打印採石場的模型,並以錄像重現遺跡實境。另外亦用原石的重量,區分本為同源的石頭之貴賤,使人重新思考,人類賦予價值的根據何在。因此,當藝術家選擇在展期完結後,所有石頭回歸原點,一切價值判斷彈指間灰飛煙滅,更堪可思。

自然早於人類存在之先,歷史變化,亦是自然的表現。我凝視着的某一顆石頭,它從哪個彼端來到我面前,一直默默坐看世間。

最後來到一個明亮的房子,紙門全部趟開,靜靜地安置一組波蘭裔德國當代藝術家Alicja Kwade的作品。她擅於糅合藝術與天文科學,在和室裏以巨型銀環串連大塊厚重的石頭,置於部屋的柱樑、疊蓆和建具中,虛實交織,以應無窮,如像星體運行的軌道,相連、分離,萬物規律按序有時。就在一室靜謐裏,蘊藏宏大的叙事。

由日常至不平凡,從古老歷史至永恆之宇宙,一顆石的想像如此廣闊無垠。

+2
此焦點之延伸閱讀
返回焦點
聽風的歌: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22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