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C 四十年】曹誠淵 由製衣廠宿舍天台說起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CCDC 四十年】曹誠淵 由製衣廠宿舍天台說起

19.04.2019
譚志榮梁俊棋、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tan190314solad0635

時光倒流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時值香港經濟開始起飛。電視熱播的是《歡樂今宵》,很多人的消遣活動是到夜總會聽歌。城市一片歌舞昇平,不少從外國讀完書回流的文藝青年,心裏卻有份鬱悶,覺得我城是文化沙漠,其中包括在創辦CCDC的曹誠淵。

1979年,他與另外十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家族製衣工廠員工宿舍的11樓天台創立CCDC。四十年間,現代舞在香港從不被大眾認識及接受,到逐漸建立觀眾羣。

曹誠淵說當年從外國讀書回港時,發現香港真的是文化沙漠,讓他感到窒息,促使他創立CCDC。
曹誠淵說當年從外國讀書回港時,發現香港真的是文化沙漠,讓他感到窒息,促使他創立CCDC。

從冷清的觀眾席走過來

曹誠淵猶記得舞團成立一年後,他們躊躇滿志地預備第一場正式對外的公演節目《尺足》。為了打響頭炮,日以繼夜排練,希望為觀眾帶來最精采的演出。豈料表演當天,放眼台下,發現有四百個座位的壽臣劇院,只稀稀落落坐了五十位觀眾,而且那些都是他們的朋友。「原來這個城市真的很冷漠,年輕人對藝術不是這麼有興趣。」

CCDC首演劇目《尺足》的海報
CCDC首演劇目《尺足》的海報

沒有觀眾,就想法子去培育。他們嘗試逐間中小學致電,詢問校長他們可否在周會時演出,話筒內傳來冷淡回覆,一句「這是什麼來的?沒有聽過。」就掛線了。皇天不負有心人,鮮魚行小學成為第一間答應讓他們演出的學校。曹誠淵對那次演出還歷歷在目,「當時是夏天很熱,學校又沒有禮堂,我們就在只有兩把大風扇的有篷停車場演出。那裏有個水泥造的小舞台,我們就在上面跳舞,一班小孩子就坐在地上看我們跳舞。」他們就是如此年復年做下去,最高峰曾一年到訪九十九間學校表演,一切得來不易。

跳舞不是夜總會消遣

回想起創團的初衷,曹誠淵很乾脆地說:「其實純粹只是因為自己喜歡,不是有什麼特別想法。我回來了,發現喜歡的東西沒人在做,我就自己去做,也看看有沒有朋友想一起跳。」七十年代的年輕人開始着重錢以外的文化生活,他笑指當時還出現了讀詩會、帆船會、放風箏會、釣魚會等,文藝活動漸漸百花齊放。他與朋友更是比別人多一份執着,「我覺得如果我們要跳舞,就要專業地跳,跳得有水平才可以。」是以他們就正式在天台創團。

旁人總會覺得跳舞的人生活定是多姿多采,一班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或許還會編寫出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曹誠淵說街外人想得太多了,「其實跳舞是很單調的。每天就是朝九晚五練功、排練、編舞、創作。最戲劇化就是受傷,即扭傷了。」由於當時宿舍大樓沒有升降機,他們一行十二人就是每天數着一百八十多級樓梯,一步步汗流浹背地撑上天台。當年舞蹈員在旁人眼中不是一個正當職業,每當他們跟人說自己是跳舞的,對方必會問:「你們是跳舞的,那你們平時是做什麼的?」再來就是「你是在哪一間夜總會跳的?」縱使面對旁人不解,他們還是為能做喜歡的事而快樂。

建團初期,團員在11樓天台排練。
建團初期,團員在11樓天台排練。

開放平台 如海納百川

到了1985年,政府因庫房有盈餘而主動提出資助舞團,他們因而如虎添翼地發展起來。但同時因為他們是首個成立的現代舞團,無前人可參考,唯有不斷思考該如何做下去。曹誠淵記得他在五周年的紀念書冊寫道:「我們要建立有香港特色的文化。」但香港的特色是什麼呢?有人說是要把中國傳統舞和芭蕾舞結合。他們愈做愈覺得自己畫地自限,像是為了證明自己是香港人,而去做出聽起上來像香港的東西,但真實的香港又未必是這回事。「作為藝術家,生活在香港,當我們很真實地擺出自己所感受的,其實已經是香港。」既然現代舞本是破舊立新的舞種,舞團演出的題材也該是展示香港多變的一面。

那麼應該怎樣形容舞團一路走來的特色?曹誠淵笑指:「我們就是沒有特色。」這個回答不禁讓記者一愣,他續解畫道:「我們經常說CCDC有什麼藝術家,就有什麼特色。我們的特色就是以藝術家為本,譬如說黎海寧和我,都有自己的特色。CCDC不是以一個人的特色為特色,而是一個平台讓香港藝術家去發表他們的創作。」再好的東西,過了十年也會變得陳舊,所以他說這裏願意成為一個開放的平台。

 

排舞室原是舊校舍

tan190314solad0016

CCDC的舞蹈中心樓高十一層,1至4樓現時是排練室,其實前身為天虹中小學暨幼稚園。話說最初整棟建築物是曹氏工廠的員工宿舍,而樓下幾層則打算作商業用途。建成後發現大多員工的子女,都沒有機會上學,於是從1966年起,把最低四層改建成學校,以較低廉的學費讓近千位員工的子女接受教育。直至1985年,政府推行九年免費教育,舞團才從天台搬至一至四樓,其餘層數就改為團員宿舍。

必不可少的服裝與道具部

位於新蒲崗的服裝部,特地聘請裁縫為舞者度身訂造舞衣。
位於新蒲崗的服裝部,特地聘請裁縫為舞者度身訂造舞衣。

曹誠淵認為服裝對舞者尤其重要,「若果服裝穿得不舒服,舞就會跳得不好」。由於擔心外面的裁縫未必完全明白舞者的需要,即使造出來的衣服好看,但一動起來就發現不合適,舞團特地開設服裝部,還聘請專屬的裁縫為團員度身訂造舞衣。七、八年前,他們發現黃大仙的舞蹈中心不夠空間儲存服裝及道具,便把這兩個部門搬往曹氏旗下位於新蒲崗的工廠大廈其中兩層。

譚志榮梁俊棋、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