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雜的藝術 楊東龍的《日課》:生命即題材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立雜的藝術 楊東龍的《日課》:生命即題材

藝術家楊東龍

走進《日課》的展覽,就似跟隨楊東龍的步伐遊走不同城巿空間,從私密的居所露台,到綠意盎然的休憩公園,穿梭人流如鯽的社區街道,畫中每張臉孔陌生卻面善,彷彿曾經與他們打過照面,在大排檔廚房旁,或是電車鄰座。楊東龍藉畫中的人事物,呈現複雜多變的繪畫空間,一如各式各樣的生命形態,「可能我為人好立雜,作品畫面也很立雜。所謂立雜是一個方法,繪畫是講感覺,但感覺以外,應該還有其他東西,譬如叙事。」

是次楊東龍個展取名為「日課」,顧名思義,可以推想為藝術家每日的家課,如何細密觀察周圍發生的事物,楊東龍指,自己並非抱着任何目的去觀察,不是為了畫一張畫而張望,「所謂觀察是一種感受,例如我去某個地方吃飯,對我來說是感受,它會留在我腦海,之後才拿出來畫畫,當是一個題材。」例如從2008年開始創作的《寫生筆記》,描繪其工作室外的公園場景,反覆繪畫,呈現出多年的風貌變遷,他坦言自己不太關心轉變,比較想借繪畫表現心境的看法,「藉繪畫講生活,以及心靈的感受。我是否找到好的方法去講呢?我還處於摸索階段。那個變化是很緩慢的,例如今早我這樣畫,後來覺得不足夠,便退後,返回之前做的。創作過程不是直線,會走回頭路,兜兜轉轉。」

他直指,繪畫沒有單一方法。「如果有幅作品的方法是成功,我下一張畫都不會想重複相同的方法。」他提起畫筆時,可能因應畫的題材,他會創作一些人物,較有趣和完整,也可能純粹因為畫面色彩搭配好看,便畫上紅色的衣服或塑膠筒,「任何事物都可以很有趣。畫畫可以分開,譬如叙述性可以更豐富,或者繪畫上有多個想像。」

視角空間與複雜叙事

楊東龍形容自己很八卦,什麼都看,在畫畫時,除了畫的動作,也是思考其媒介本身,在畫幅入面可以放進什麼。在他眼中,生命即題材,並無刻意突出不同階層,「假設要定主題,便是和生命有關。其實不應分巿井或什麼,因為人就是人,沒有什麼分別。」

《小炒王》擷取了大排檔的不同視角空間:廚師在大排檔的廚房裏工作,工人橫躺在旁邊的長椅,野鴿在街上覓食。楊東龍表示,此作一開始先有人物,是他一位經常遇見卻並無交談的鄰居,於是他從觀察對方的服飾鞋履,替他想像一個廚師背景,由此切入熟食中心場景,楊東龍把自己化作一名看更,設想在畫面裏遊玩,擒高擒低,把不同視角的觀察放進畫幅裏,形成複雜有趣的叙事。

他認為,畫幅夠大,變相觀眾看事物的感受較強,另一方面,在畫的時候也可以跟着筆觸四圍遊走。「這是我給自己的課題,繪畫的叙述性可以去多遠。」譬如另一幅作品《抽口煙二》,畫中二人於天台抽煙,後方畫上天橋、電車、馬路等城巿景象,漫天的白鴿飛翔,遠近高低,空間感強烈,既有空間指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是某類的故事或象徵,「這樣正正是在繪畫上應該做到哪個地步,應該說是,我繪畫時會想關於視角,繪畫呈現出來的是眼睛所見的事物,不應受某種限制,象徵也是某種限制。我一直在尋找不同方法,怎樣才算是一張好的畫?我嘗試想方法打破局限,白鴿是否只有一個理解呢?我希望觀眾用自己角度去想。」

楊東龍《摩星嶺》
楊東龍《摩星嶺》

繪畫是語言,也是空間

展覽的焦點之一落在作品《摩星嶺》上,有四米半寬,為三聯歷史繪畫,蘊含白晝黑夜,從堆疊密集的難民營,過渡至跌打醫館,以及天星小輪加價暴動的聯想,把畫面從廣闊的遠景拉回人物細微動作及物件擺設,如醫師治療腳踝受傷的患者,婦女掀起帷幕,年輕人被捕坐在警車上等。有別於展場內其他作品所流露的日常觀照,此作負荷的歷史意味較其他作品為重,楊東龍坦言,最初並無想要創作不同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一樣,繪畫周遭的事物。摩星嶺在他的畫室附近,他經常散步經過,一直有繪畫的意欲,直至有日想到用歷史的角度去呈現,「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切入點,可以參照歷史繪畫。我所有畫都在講一個主題,就是繪畫本身,是最重要的。即使當作品是歷史的切入點,喚起個人記憶,或者對地方的記憶,但對我最重要,是畫面如何去形成那個空間,觀看的空間,純粹繪畫的空間,這點才重要。」

楊東龍認為,有不同形式去表達,如文字和音樂,而繪畫作為一種形式,有其歷史和理論,「去到今時今日,我覺得我需要去想,繪畫到底是什麼?而且,我可以將繪畫這件事,如何繼續向前推呢?」以前,他覺得繪畫是語言,如今,他更發覺繪畫是空間,「這個空間存在很多東西,包括顏色、線條,造型,以及感性,除此之外,是否都可以有文字意識的東西?例如叙述,或者符號,把所有東西放進去,才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空間。」談到何謂完整,楊東龍不禁笑言:「我都想知。」他續說:「我只能說我想像,並不是說我能做出來:假設我合上眼,想像一個空間,在空間自動飄浮游走。在你面前展現某種顏色,能給你某種感覺。顏色本身令你想像,去到另一種思考,什麼叫顏色?關於顏色的意義和界定,由此到顏色相關的思考,可能是某種聲音。我會想像繪畫應該是這樣的空間,不只有一個向性,而是可以到達不同範疇,我覺得這才是理想的繪畫。」

他反覆強調自己仍在摸索階段,「試緊啦,我盡量去試。如果有日,有觀眾從我的作品中跟我說出剛才我同一番說話,我就會覺得,原來我已經到達。但目前為止,都是我得把口講,都係廢話嚟嘅,哈哈!」

觀察源於藝術家的生活經驗,楊東龍坦承是局限,需要接受,但也有補充的途徑,除了日常觀察,也可以看書聽歌,並不單一。「可能我為人比較立雜。立雜地吸收,我的畫面都很立雜,什麼都有。暫時來說,立雜是一個方法,找到更好的方法就可以轉換。」

楊東龍《日課》展覽

日期:即日至三月六日

地點:香港黃竹坑道 28 號保濟工業大廈 15 樓刺點畫廊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