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介】樊善標《真亦幻》:從散文體察世相
熱門文章
ADVERTISEMENT

【新書推介】樊善標《真亦幻》:從散文體察世相

tan240308jimmy0224

見山書店上年宣布將於今個月底結束營業,要道別總是萬般不捨。在這段倒數日子,見山書店沒擱下腳步,依舊在太平山街上開門讀書,在剛過去的二月還出版了香港中文大學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樊善標的新作《真亦幻》,談香港散文及非虛構寫作的發軔,文化主體、城市書寫,提出散文的真實與虛構之問題。

全書分「世相」、「人相.我相」、「眾生相」三部分組成,早於〈前言〉一章, 樊善標已提出不少文學討論,包括追溯文學史上定義散文的文學性,任心閒話之傳統,談散文的「本質」,如何從小說區分出來等。樊善標指:「人決非只有一個向度,這或許也是探討散文文學性更底層的問題吧。」因此,討論散文及非虛構寫作在弔詭地混雜虛構成分時,如何虛構、為何虛構,也由幾位作者為案,以至怎樣從散文紀實體察世相,理解時代背景與創作的社會位置。

輯一「世相」是綜述的角度,樊善標從香港散文生產與變遷析論,也藉文學大系的編著着手,上溯一九二〇年代起報紙副刊及香港文學創作的特殊面貌,從抗戰環境及身份認同,探討其時意識形態競爭的開放空間,敘事主體與他者等,尤其處理香港文學史的文化身份,諸如主體性、敘述,文化空間等。在豐富大量的學術整理上,樊善標亦提出不少問題及看法,如:「以往的文學史誠然有不少是為了支撐某些群體的認同感,但這是否文學史無可擺脫的本質?」都值得細味思考。

書中引述心理學家丹尼爾・夏克特(Daniel L. Schacter)的理論,談記憶保存的經驗為人提供的意義和情感為中心,所謂記憶「是一個選擇性、解讀性的過程」,「為我們在過去和未來之間提供了一種敘述的連續性」。在輯二「人相、我相」、輯三「眾生相」,分析多位作家及其作品,如早年鮮少書寫香港山野之散文,選取五十年代南來文人易君左,六、七十年代冒起之本土作家也斯,稍後從台灣而來的余光中,從三位的作品比對作者如何把地方感受轉化,論城市經驗及城市文學的複雜性。

另有兩篇專文談論易君左,先對照其兩部回憶錄「迴夢三十年」和「六十年滄桑」,談論香港一九五〇年代歷史回憶和掌故現象,借其離散文化人的身份,從個人紀事與史實之間,研討敘事立場和本地言論空間。樊善標觀察幽微,深入肌理,再以易君左書寫留港時期回憶的《海角天涯十八年》,鑽研其中的「失控敘述」。

散文半真半幻,細察字裏行間實存之人情世故,是為樂也。封底一段擷自〈於不齊處見精神〉,樊善標如此寫道:「散文卻像一幢房子,總座落於某處,有一個地址。你登堂入室,往往仍聽得見外面的車聲,晚上說不定有廣告招牌的燈光射進來。有些房子開了扇多啦A夢的隨意門,年輕時你動輒從那裏揚長穿越,炫耀瞬間轉移的瀟灑,後來更習慣經大門出入,忙完公事或家務,有時也憑窗外望。你明白個人的斗室和外面的社會無法完全隔絕,不遠不近的距離正好讓你思量進退的分寸。」如此這一幢讓人思量進退分寸的房子,是散文的真切,興許也會使人想起太平山街上的這間可愛親切的灰白小書屋。

《真亦幻》

作者:樊善標

出版社:見山書店

定價:160元

延伸閱讀
熱門搜尋
回歸25周年 新聞自由 展覽 環保 食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