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本書,可能位列在許多人人生必做check list之中。那可能來自人類很基礎的欲望:我們希望說自己的故事,同時也希望他人聽得愉快。而即使在社交網絡如此壓倒性的今日,出一本實體書,仍是許多人念茲在茲的事。那是實在的,也有帶私密感的愉悅存在。在傳達個人想法這層面上,獨立出版書籍應有更多的空間,但許多潛在的作者,可能就因創作以外的種種困難,而未能在那「出書」的項目旁加個剔號。
如此看來,『自發作』創意diy書展的參與者是幸運的。這是一個已辦十屆的獨立出版計劃,2005 年由 sandy chan manyee 山地於 YMCArts 創辦,往後每屆均會於不同書店,舉辦限量寄售及展覽,讓年輕人可以在專業人士和導師的指導下,製作出自己的書籍。而在出版書籍當中,你亦能看到時代的轉變,通過書籍的形態展示予讀者。
在如此的支援下,年輕人會通過作品,呈現一個怎樣的時代故事?
不能辦展的憂心
文櫻瑺的展覽,後來終於辦了,但過程中的困難,卻讓她有了這本《等你「將」相》的概念。「我是讀藝術的,畢業後數年,打算與同系的同學們辦展覽,發現辦展覽十分困難,主要因素當然是場租十分昂貴。」這讓她有了一點念頭:藝術品可以放在家中,書亦如是,如果把作品放在不同的人家中,請他們拍攝作品放置的狀況,然後再將照片輯成書,那應該蠻有趣吧?
於是,在展覽中,你看到、可以買到的,是文櫻瑺在不同的包裝上畫的畫作。又或說,那是畫上了畫作的包裝。這些許多是她工餘時間畫的,「有時也在上課時畫的,」她是一名視藝科的老師,「我叫學生畫畫,但有時他們不太聽話,那我就自己畫了。」她畫的,往往是當下看到的景物,如桌上的杯子,但那利用色塊呈現的手法,卻讓人未能一下子就認知到,那畫面包含的是別人的真實視角。
然後那真實視角的再現,又在買下作品的「讀者」家中,混和了另一個人的真實生活。當那照片傳回給文櫻瑺,書籍最終出版了,那書籍中又會被放置在某人的家中。那書中有那人的真實生活,然後又以書的狀態放回他的家中。「展覽」在不同讀者的家中「完成」,書籍為此留下了記錄。在這世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書?這作品作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非科班作者
也許文櫻瑺的作品太過「當代藝術」,那麼Ting Chan的作品,則去到了創造的另一端。在眾多的「文青想像」中,讀者是有某種定形的。起碼,多數是在大專時都修讀文藝相關的科目吧?但Ting Chan卻不是這類人。他在中學時是唸理科的,之後沒繼續升讀大專了。但他喜歡讀書。曾經打散工維生,他曾做過地盤相關的工作,每天被派到不同的工地工作,「這工作有許多空閒的時間,可能是因為一同工作的什麼人都有,大家也不會覺得你讀書很怪。我曾經遇到一個人,他是什麼電影都看的,一遇到我就不斷與我談電影。」
但這種工作到底很累。不只是身體的累,還有心。於是,在那段時間,他在一天叫人疲累的工作後,他會寫他的小說。「那大概像是私小說吧。因為生活太壓抑了,我需要寫小說去平衡。也許寫不長,但都是要寫的。」
他沒法寫詩,「因為我讀不太懂,也不懂寫。」他與女友都愛讀書,女友拉他一起參加這個計劃,女友沒入圍,但他就入圍了。他出版的《渡日》,寫有他的日常憂鬱,某些文字被黑筆手動塗抹掉,「那是因為印好後,女友不喜歡我寫她的那一段。」他笑說。甚至書的最後一頁,其實是封起的。讀者要破壞書籍,才能看到最後的內容,而你拿起書,很難才會發現那還有缺少的一頁。「因為那對我來說,是比較個人的。」
從這兩個例子,大家可能覺得那有一種無力感與抑鬱?但你走在書展的現場,卻能感到一種喜悅感。誰能無視生活的壓迫感?但這班新的作者,卻能通過獨立出版自己的書籍,起碼完成了自己生命中的一件事。生活很難,但我們能一步一步的完成每一件的小事。出一本書,閱讀,與人溝通。『自發作』創意diy書展今屆就是最後一屆,「因為對比起開始時,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讓你出版書籍了。」山地說。生活中許多事情就是這樣,說難不難,但要你自發去完成,卻往往會拖延。”And what did you want?/ To call myself beloved, to feel myself beloved on the earth.” 寫一本書,很多時候,都是想要被世界記住、鍾愛而己。你有沒有那本未完成的書?好好去完成它吧!
『自發作』創意diy書展2019
時間:即日起至10/2/19 (日)
地址:商務印書館 (尖沙咀圖書中心)
九龍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一期低層地下B1
(尖沙咀港鐵站B1出口/書店電話 : 2904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