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處的藝術發展也因應不同的土壤而萌生各異的面貌。好像八十年代以降的中國當代藝術,我們大可以歸納成政治的餘音反響,或虛無世代的姿態,但其中隱藏更複雜的肌理,直接引導藝術家的舉措。每位藝術家也各有故事,中國早期的當代藝術家王功新,將於香港白立方畫廊舉行個展,重現他在九十年代的藝術創作,同時探索其一點一滴所織成的綿長路途。
中國藝術轉型期
作為中國較早涉足概念與媒體藝術的王功新,個人展覽《輪迴》聚焦在他創作的原點,展示其九十年代中後期的作品、草圖,以至所衍生的相關作品。這場他形容並非回顧性的展覽,更接近一通時光隧道,引領觀者復返藝術家的創作脈絡。
「九十年代是一個讓我們嚮往,與值得回味的一個突出的年代。中國的當代藝術在九十年代正處於地下與活躍的狀態,直至九十年代末,以至2000年,是中國的重要概念與前衞藝術從地下走向地上的時期。」重要的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既因時代而生,同時亦自有背離時代之處。王功新亦認為作品無法從時代環境中切割,但他的經歷給予其獨特的視點。
他從1987年遠赴美國深造,直至九十年代中回國,「因此我跟同代的中國藝術家不同。我從紐約回到中國當代藝術的環境,希望實現自己的作品。但我的出發點跟從八十年代一直走來的中國人藝術家出發點相異,我更關注個人化的思考與探索。」他形容,過去八十年代總以不同羣體、畫會等相對小的團體面貌參與中國當代藝術,而個人一直備受忽視。「即使國際當時對中國當代藝術的關注,也是從中國整個形象出發,並非關注個別藝術家的價值。國外所設以中國為題的展覽,均展示集體面貌,因此亦遍佈帶有中國符號的作品。」
從八十年代的地下藝術,羣體爭取話語權,對抗官方的藝術。直到九十年代,當代藝術轉向更個人化的轉變時期。在如此背景下,王功新作品亦開闢了全然新貌。
過去接連當下
他娓娓道出這次展覽的背景,而關鍵的卻是當下──這個展覽的生成是該時期與當下所交織的意義,他念茲在茲:「為什麼九十年代中期的作品,大家會覺得非常有意思。」他說到,好像去年的上海雙年展,也在回顧一些過去被忽略的問題,亦讓他嘗試詰問作品更深遠的意義。
展覽名字「輪迴」,彷彿是時間不輟的循環游移,但他說,這是從空間作出發點思考。「若查找輪迴之義,英文、中國哲學都有着不同的解釋,但也是涉及再生、回轉的概念。一個人年輕時或許無法在生活中體會輪迴的概念,但當人經歷了時間,活到一定的年歲,便會發現有些事物會出現輪迴的現象。」這次展覽的作品完成甚久,王功新形容重新展出,並無改變因素與其他材料,仍是按照二十年前的方式來呈現。但放在當下所引發的思考,卻有所變化。「這次展覽對我的最大意義,是重新疏理時間軌迹,重新反思與追問當代藝術的前景與局限。」猶如他在展覽裏所作的比喻,如電腦重啟,將系統裏無用之物一概刪去。
《輪迴》
日期:9月6日至11月11日
地點:香港白立方(中環干諾道中50號)
票價:免費
查詢:2592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