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奇人類嗎?來借本Living Book(真人圖書)吧!」
「你想認識我們嗎?請借閱我們!」每間真人圖書館,都樹立起這樣的字句,邀請讀者進行一場另類的閱讀體驗。有別於尋常圖書館,真人圖書館出借的,非沉默的紙本書刊,而是會動會說、活生生的人。
在一個沒有壓力的場域,你可以,跟真人圖書進行酣暢淋漓的對話,「翻閱」他們的故事,分享並認識彼此對世界的獨有看法。
起源自丹麥 面對面接觸是理解的第一步
1993年,在丹麥哥本哈根生活的青年Ronni Abergel(羅尼‧艾柏格),目睹朋友在一次種族糾紛中遇刺重傷。他與另外四位青年,震驚下開始思考種族衝突、歧視、偏見等問題,並成立「Stop The Violence(停止暴力)」組織。2000年,該組織獲邀籌辦Roskilde Festival(羅斯克爾德音樂節),以反暴力、鼓勵對話及建立關係為目標,實行第一家理念上的真人圖書館,出租75名「圖書」,與觀眾互動溝通。
其後,真人圖書館概念延伸,在匈牙利、芬蘭、冰島等歐洲諸國流行起來。而今更遍地開花,亞洲如日本、南韓、印度、台灣、香港等,均有相關仿傚。香港的真人圖書館,由《Breakazine! 突破書誌》與一代人公社合辦,歡迎讀者借閱一羣常被誤解, 而又渴望被真正理解的真人。
真人書遍及不同領域 加深對話以消弭誤解
真人「書單」豐富非常,包涵不同種族、職業、階級、性傾向,「圖書」的宗教、勞動、健康、精神狀況各異,大多是令人心生好奇,或飽受污名的族群。真人圖書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同時,讀者可坦承發問難於啟齒的問題。如是平等的雙向對話,促成理解:「你閱讀了一個人的人生。最好,有一部分的你在閱讀後,因此改變對某群體的看法。」
把人比喻為「書」,對話化身「閱讀」,真人圖書館逐漸成為促進交流、破除成見的平台,被指有助社會邁向共融。
跟抱擁豐厚生命經驗的真人圖書交流,比起普通閱讀,更具臨場感。你,又最想借閱哪類人?